从“圈养”到“散养”,变粗放为集约 ——以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畜牧兽医专业实践管理体系为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直在探索安全有效的实践管理体系,尤其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改变了以往“圈养”为主的实践模式,换之以“散养”的组织方式,并构建了既保障安全又实现高效的实践管理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产业和岗位面向呼唤“散养”式企业实践

  畜牧兽医专业产业集约度低,企业规模不大,工作岗位数量有限。学生要获得较多的企业实践机会,“散养”是当前产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同时,鉴于畜牧兽医专业岗位的多样性,学生进入企业实践时需要在不同岗位间转换,这也对学校提出了以“散养”的方式安排学生实践的要求。在“散养”式的企业实践中,如何使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中实践,同时又能在实践效果和安全两方面得到保证,是构建管理体系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人才培养质量和区域发展是“散养”式实践管理体系的双重目标

  畜牧兽医专业采用“阶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每学期安排到企业实践一个月,学生在校企之间交替学习。通过构建良好的“散养”式企业实践管理体系,形成科学的“散养”式专业实践管理制度和评价模式,以及“散养”式实践管理长效机制。

  学校依托荣昌县地处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这一优势,以分散方式安排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践,不仅缓解了企业人力资源缺口,同时也促进了区域产业发展。

  建构“五个一”,完成“散养”式实践管理体系构建

  “五个一”指的是:形成一个平台、开发一套课程、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流程、制定一套评价体系。

  学校邀请畜牧局、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优秀创业学生等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指导委员会平台开发分散式专业实践的企业资源,确保有足够的企业岗位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需要。为保障学生分散实践的效果,针对专业面向的不同岗位与企业联合开发对应的实践课程,安排相对应的实践项目,用以指导学生企业实践环节。

  为保障分散式实践有序进行,学校建立了一套称为“112233”的制度体系,用以规范专业实践方案制订、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11”:第一个“1”是指学校制订一份实习工作方案,第二个“1”是指学生签订一份安全保护承诺书。“22”:第一个“2”是指学校制定《分散式专业实践管理制度》和《教师联系企业制度》两个制度;第二个“2”是指签订《学生实践校企联合管理协议》、《学生专业实践家校安全协议》两份协议。“33”:第一个“3”是指建立校企、家校、师生3个联系机制;第二个“3”是指针对学生、家长、校内外教师召开动员会,做好各方的动员和要求。“112233”制度体系的构建,使分散式企业实践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始终在安全的轨道上运行。

  为使分散式企业实践有序、安全、高效地进行,学校设置了如下管理流程,用于加强过程管理:确定实践项目→明确管理安排→实践过程管理→即时反馈机制。

  学校制定了一套用于评价学生实践成绩的评价体系。一是过程考核,包括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实习报告提交、实践成绩的综合评定3个方面;二是搭建评优活动平台,根据综合评比,按30%比例评出优秀实习学生和20%优秀实习报告。

  建章立制,确保“散养”式实践管理体系实施

  学校成立由教务处、专业部、专业指导教师、实习班班主任、实习学生组长组成的管理小组,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将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设工作的经费纳入学校整体经费预算中,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分散式”专业实践管理各项制度,成立校企共建联动机制。实习期间,校企、家庭、学生共同重视实习与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通过分散式专业实践,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的局面已经形成。学校真正实现了构建做中学、做中教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学生学期巩固率均达到98%以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高,优秀毕业生比例大幅度提高,经过学习期间3~4次分散式专业实践,学生毕业时往往被就业单位提前“订购”。而更深远的意义是,学校、企业、行业三方形成了联合,行业参与研讨,学校企业参与培养,三方资源共用,共同参与培养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