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是我的一本随笔集,也是一本真话录。大部分是发表过的,也有未曾发表的,还有一些是我日常生活中断断续续写在随笔本上只给自己看的。

  我觉得,在一个泛出书的时代,各种图书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书的质量似乎很难让人满意。因此出书似乎无多少意义。

  书不在多,而在精。虽然我此前已出版过几十本书,这些书,有文化类的,有名著普及类的,也有一些中学阅读教材和教辅类书籍,但在我心目中,这些都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书。我觉得,真正的书应该有自己的生命和尊严,有个体的思想跋涉,有对心灵的安慰,有对人类的关怀,有对大道的追索。这样的书,我这一生恐怕是写不出来了。但退休前,我想至少写一本对得起读者的书,也算是对自己有一个交代。

  2012年,我写给家长与学生的“万言信”发表后,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共鸣。而正是这些关注让我改变了想法——真话还是有力量的!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大语文”的教学观,凡母语能够承载的内容都可以进入课堂。

  在教学中,我尝试跨越工具化的语文框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我觉得,独立思考能力关乎人的幸福;一个人越善于独立思考,越不会被压力击倒,也越会找到自信与快乐。但在僵化的评价体系下,我时常充满困惑与矛盾,比如,学生的独立思考经常会受到大一统思维的绞杀;学生的生命状态很难得到教育的温情眷顾;功利主义的肆虐使教育在反人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本有的价值不断遭到抑制,而教师能够影响到的空间非常有限。

  更可怕的是,群体评价不仅绞杀个性价值,甚至不断逼迫良心向现实让步。逆淘汰法则畅行无阻,传道型教师备受冷落,训练工作者如鱼得水。

  在关注学业成功又关切身心成长的教育实践中,我不得不两面出击,但常常是两面受困。我深切感到,教育真难,坚守真苦!

  面对孩子们厚厚的眼镜片和迷茫的眼神,以及不时听到或看到花季少年猝然离去的消息,我焦虑、苦闷,教育就这样下去吗?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又不想满足于“无意义生存”。我想守住我的课堂,我希望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可以小有作为。

  教育对人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有外在的使命担当,也应该有内在的自我成全,它不仅是国家社会的工具,也应该对人有终极关怀,让每一个灵性觉醒,自觉寻找家园。

  孩子们的生命属于自己,他们需要体验和品尝各种滋味,而不是天然要首先担当使命,况且,上天赐予每一个人的能力各异,不能把所有的生命都赶往一个胡同。学校不是集中营,生命的发展因为自由意志,而不是因为高高举起的鞭子。压迫者的教育不是教育,而是动物的驯化,它已背离生命自身的逻辑。一个人的生命不能由别人说了算,外在灌输得再好也要通过自我的内化,只有走向自我的教育才是人性的教育。人口众多也不是教育落后的借口,为了糊口的教育不是教育

  青春应该是灿烂的,不应该是荒芜的;青春应该是燃烧的,而不应该只在失败与颓废中冒烟。

  改变,要从每一个人做起。路在脚下,推动自己,其实就是推动世界,也是推动教育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本文系作者新书《推动自己,就是推动教育》自序节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