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根本上遏制高考作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祭拜、禁噪、发钱、励志标语、作弊……每到高考季,这些词语都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现象折射出怎样的一种教育生态?

  招募代考、团伙作弊、高科技作弊……近年来,考试作弊的花样不断翻新,侵蚀着考试公平。今年,有超过900万的考生走入高考考场。中央与地方的教育部门皆表示,将开展“净考”专项行动,严肃整治高考作弊行为。在河南洛阳,高科技手段防作弊“神器”——价值几十万元、飞行高度达500米的无线电监测无人机投入使用,对考场周围的无线电电磁环境进行监控。(6月7日北京青年报)

  可以说,为防止高考作弊,所有的先进技术都用上了。可是,过去几年引进先进技术防作弊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人”才是防止高考作弊的关键。因为操作技术的是人,纵有先进的技术,如果监考、巡考人员不负责任,里应外合,技术就会成为摆设,甚至会成为掩饰作弊的道具——在无人机的监控下,作弊的无线电信号还可以传到作弊考生耳中。

  近年来被曝光的作弊事件,几乎都与当地考务人员脱不了干系,包括各种高科技作弊,如果没有考务人员参与,考生携带的接收器,在“人防+技防”的情况下,根本进不了考场。高科技作弊之所以能在考场内发生,乃因作弊者摆平、打通了相关关系。

  对于防止考务人员参加作弊,有建议要求实行异地组考,这貌似可以减少人情交易,但实则与本地组考没什么不同。对于作弊者,能打通本地的关系,也就能打通异地的关系,而且,异地组考还可能让作弊者有了遮人耳目的理由。其实,真正防止考务人员参与作弊的办法有二:

  一是对于所有国家级考试作弊行为,一律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而不能只由当地教育考试部门自己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鉴于考试作弊,教育考试部门也是涉事的一方,负有组织、管理责任,因此,不能由教育考试部门自己调查自己,导致大多数调查过程“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来年还有人前赴后继参与到作弊中。

  二是要加大对考务(组考、监考、巡考)人员涉及作弊的处罚力度。目前对大多数考务人员参与作弊的处罚仅仅是行政处罚和党纪处分,而较少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从作弊性质看,考务人员参与作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比学生个体作弊性质更为严重。按照这样的处罚力度,所有高科技防作弊“神器”,都等于是小孩手中的玩具,能起到什么作用?用无人机防作弊,还不如完善问责制度,告诉所有人,一旦作弊无人能逃脱严厉的处罚。

  据国外媒体报道,前不久,美国司法部起诉了15名中国公民,他们被指控涉嫌使用“枪手”代为参加美国高校入学考试。这些中国公民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相关部门裁定犯有“合谋、伪造外国护照、邮件诈骗和电信诈骗”等35项罪名,最高可能被判处20年徒刑和25万美元罚款。与美国追究组织作弊者法律责任的力度相比,我国在这方面显得有些无力。有人称,这是因为我国缺乏一部考试法。其实不然,就是有考试法,追究刑责也要依据刑法。我国刑法已有故意泄露国家机密罪、渎职罪、诈骗罪等,高考作弊已涉嫌故意泄露国家机密罪、渎职罪和诈骗罪,只是在追责时,没有严格依据法律而已。

  面对猖獗的高考作弊,法律不能再软绵绵。

  (作者系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图片新闻     下一篇:高考并非人生“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