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铸心 凤凰涅槃 ——记江西省宜丰中学的跨越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所建于1923年的老校陷入了办学生涯的最低谷,黄建德奉命回来担任校长这一“救火队员”角色。他通过哪些办学思路和举措让学校重焕生机?

  

  “必须跨过这道坎”

  营造责任文化,领导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负责,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负责

  

  2007年暑假,当黄建德时隔4年再次回到宜丰中学时,心情是焦急甚至有些伤感。眼前这所始建于1923年的老校正陷入办学生涯的最低谷,而黄建德正是奉命回来担任校长这一“救火队员”角色的。

  就在黄建德踏进校门不久,有老师流着泪向他讲述了一件事:暑期到村里去招生,大家一听说宜丰中学的老师来了,家家户户都把门关上,任凭怎么敲门都不开。社会的负面舆论已经把这所老校推向了生存的边缘。

  而这,仅仅是困难的开始。开学前,尽管县里想了许多办法留住学生,但统招生还是流失了1/3。更为可怕的是人心涣散,教师炒股票、玩游戏,对未来不抱希望,甚至有人责怪起学校北门的风水来。

  开学后的第一次全体教职工大会,黄建德借用当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做了一次铿锵有力的主题演讲。他全面分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这道坎”——坎外是“众口铄金”的舆论,坎内是极差的生源和经济压力,继而向全校抛出了一个令人深省的命题:“是我需要学校,还是学校需要我?”黄建德让全体师生慢慢意识到:“宜丰中学的发展是我的责任”。会后,他带头签订了教师职业道德“八不承诺”,结果没有一个老师拒绝签名。

  从此,校园里开始发生悄然的变化。校门口多了一条“学校兴衰,我的责任”的横幅,校园里多了一块刻有“责任”二字的巨石,宣传栏里贴上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征稿启事”,一些离退休教师纷纷走进校园做报告、谈体会……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渐渐浮出水面。

  何谓“责任文化”?黄建德对此有清晰的阐释:“我们从三个维度定位责任——领导为学校的科学发展负责,教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为自己的幸福人生负责。责任文化包括有明确的责任意识、有具体的责任实践、有履行责任的能力。责任来源于使命和信仰,来源于对事业的热爱。”一时间,关于责任文化的话题在校内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2008年,黄建德率班子制定了学校十年发展规划。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用大约3年时间,重塑形象,重建信任,求稳定;第二步,用大约4年时间,推行精致管理,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求突破;第三步,用大约3年时间,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品牌。十年规划为教师描绘了美好的愿景,愁云密布的宜中人终于看到了久违的阳光。

  构建“221”课堂突出自主学习

  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教,学生为自己的发展主动地学,让课堂成为责任落实的主渠道

  

  2010年夏,曾流走1/3生源的2007届考生,竟出人意料地考出了全市理科状元,整个宜丰中学为之一震!3年求稳工作初见成效,黄建德趁势将全校工作引到第二步“双推”阶段,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精致化管理。

  其实,黄建德对于课堂的关注早在2007年就开始了。他清晰地记得自己回校的第一天,走进高三教学楼巡视,却发现每个教室都睡倒一片。下课后,黄建德问老师到底是什么原因,老师却说:“我宁愿他们睡觉,至少这样不影响上课秩序。”学生睡觉,老师讲给谁听?黄建德在心底发出了质问。

  那年11月的一个晚上,黄建德召集教务主任、科研主任、教研组长召开了一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这也是学校唯一的夜间会议。黄建德提出:“既然时间加汗水的劳动事与愿违,我们何不走另一条路?不管用什么办法,先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吹响了学校课改的号角!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涉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凭借专业研究的优势,黄建德很快提出了让教学回归本来面貌,要“教”学生“学”。“我们不提改革,因为改革容易引起教师的逆反心理。我们也不提模式,因为从尊重教师劳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看,模式只会让教师成为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我们只给教师提理念与要求,同时鼓励他们体现个性与教学风格。”黄建德说。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更为关键的是实践。学校以导学案为载体开始了第一轮尝试,根据实践中的问题,教师又将教案和学案统一成教学案,既省去了写教案的时间,又能体现备课的过程,再后来又三案合一变为教学练案,将载体逐步完善。教学练案有统一的模式,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个性化备课记录等。第一年教师编写教学练案非常辛苦,每晚都编到十一二点,他们也非常困惑,教学练案发下去了,但学生却不会用,质疑声不断。为此,学校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判断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带着问题进课堂。

  如何让教师既基于学生问题教学,又达成预设目标?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指向目标的教学”。学校每个教室的黑板左上角都印有“本堂课目标”,每个教师上课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板书学习目标,而黑板右下角还印有一行字:“温馨提示:请在下课时反思目标达成情况”。

  “为什么指向目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它真正检测教师是不是用心备课。刚开始,许多教师把内容当目标,或者以一个单元、一个学科的目标作为一堂课的目标。我们每堂课都由年级组、科研处去检查,现在教师慢慢适应了。”黄建德说。

  从此,宜丰中学的“221”课堂要求基本成型。所谓“221”,第一个“2”是对教师的两个要求:以“教”学生“学”为基本理念,认真编写“教学练案”作为“教”与“学”的前提条件;第二个“2”是对学生的要求:以自主学习为基本学习要求,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1”是对师生共同的要求:基于问题,指向目标。“221”的前提是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教,学生为自己的发展主动地学,让课堂成为责任落实的主渠道。

  如今,学校教师间流传着许多新的课堂理念。“只顾自己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是最不负责任、效果最不好的教学。”“老师教什么?教学生不懂又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好老师的课堂只有三件事:倾听、串联、反刍。”……而实践中也有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宜丰中学是一所老校,老教师多,但改革至今却没有遇到教师的阻力,实乃奇迹。究其原因,一是提“回归”不提“改革”,老师没有反对的理由;二是课改基于问题,步步推进,是典型的生成模式而非顶层设计或拿来主义。黄建德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

  精致管理提升办学品位

  推进精致管理,在精致中提升品位,在精致中打造品牌,让精致管理成为责任文化最直接的体现

  

  上任之初,黄建德发现行政办公室距教学楼太远,他当机立断将办公室搬到了教学楼附近,从心理上拉近与教师的距离。同班子成员一起强化扁平化管理,提出“管理前移,重心在年级”,副校长每人分管一个年级。建立五套值日系统,所有的值日表最终都要汇总到他那里。领导干部每天都有巡查记录,级部都有惯例考评,真正做到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宜丰中学的精致管理“精致”到什么程度?对于教师,学校制定了教师业务考核评估方案、工作量及教学质量奖励方案、管理措施等各项制度,并将家长投诉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对于学生,纵向管理从早起到就寝的全过程,横向包括吃、穿、住、行、学五个方面;强调“德育关注每一个方面,教学关注每一个环节,安全关注每一个时段”,强调培养好习惯。

  精致管理无疑包括日常教学管理。学校每周召开两个会议,周一是名师工作会,由名师工作室将名师分派到各个年级听课,每周一通过名师工作会形成课堂诊断报告,及时发到各年级组。周五是教学工作会,各年级组将名师工作室提出的诊断报告进行落实,督促教师整改。科研处每人每周至少听四节课,通过听课了解课改情况,思考当下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提交校务会决策。

  此外,名师工作室每月出一份简报,包括课堂展示、教学经验、教研动态等,提升课改的理论水平。学校每月举办一次论坛,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校内一些走在课改前面的教师也常为论坛嘉宾。一位教师说:“我们不仅改课,也改会议。课堂让学生去说,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开会让教师去说,不再是领导的一言堂。”

  特色发展通往内涵之路

  发展特色也是一种责任,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

  

  在“双推”的助力下,几年间学校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蜕变,终于跨入了发展的第三步:走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内涵式发展,学校成为江西省37所多样化办学典型高中之一。黄建德认为,发展特色也是一种责任,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负责。

  宜丰中学在大规模发展学生社团方面是做得最早的。2011年底,黄建德找到电教中心的一个教师,希望他能筹办校园电视台,得到的答复是:“办得起来吗?”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这位教师找了几个学生去办电视台,结果第一期节目就传到了网上,春节后点击率超过30万,而且评价很好。这一下增强了师生的信心。学校随后把参加校电视台的学生组成了社团,后来他们的节目在省里和全国都拿了金奖。

  2012年暑假,学校帮助学生创建了五花八门的社团,只要有三五个人提出适合的章程,学校就批准成立社团。到了秋季开学时,校园里到处都是招聘广告,社团数量很快达到80个。越来越多的社团崭露头角,吸引了许多兄弟学校的人前来参观。

  黄建德说:“学生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需要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社团能给学生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平台,可以让校园更吸引人,还可以把学生的人生规划联系起来。我们有几个校电视台的学生没有参加高考,就凭借在校园影视节获金奖的资本,直接到深圳就业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