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地理·北京丰台 集群自治更开放 ——北京市丰台区创新教育集群促资源共享纪实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丰台区位于北京市南城,一边与中心城区衔接,一边与多个郊区县相邻。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形成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如何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以城区学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群,集群内优质资源无障碍共享、流动,营造多元、开放的教育生态,成为丰台区冲出教育不均衡困局的重要“装备”。

  

  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学校,家住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的孙先生想过买学区房。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孙先生发现家门口的学校也不错,孩子不仅成绩好,负担不重,个人兴趣也一直保持着。

  让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安心上学,像孙先生这样的家长不是少数。是什么让家长打消了心中的顾虑?孙先生说,是丰台区教育集群措施的实施,“重塑了我们对丰台教育的信心”。

  丰台区位于北京城区西南部,区域内城市与农村、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区域整体布局不合理。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成为丰台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

  近年来,丰台区开展了教育集群化试验。与传统按学段划分学校不同,丰台区各教育集群将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校等全部纳入集群,形成了一个个自治性群体。教育集群的运行模式与教育集团不同,不同的集群管理模式也不一样。比如,方庄教育集群采用集群成员大会制度,日常事务由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东高地教育集群则采用专家指导委员会制度。

  “集群校间是平等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区域教育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校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多个个体联动发展,是一种自主与合作相融合的‘1+N’教育共同体。”丰台区教委主任张立新说。

  

  优选共享资源,打破校际边界

  集群内各校开放软硬件、课程、师资等资源,学生可以在专业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之间走校上课。

  

  为给学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丰台区2010年开始组建教育联盟,组成团、发展群、形成体。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联盟渐渐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实现了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丰台区开始实施教育集群发展,以“龙头校”为引领,打造集群特色的发展策略。

  教育集群缓解了学校各自为政、缺乏交流的现象,发挥了示范高中和优质校的示范带头作用。“集群发展不是资源的平均分配,而是集群内各种元素的有机组合,是一种结构性调整和优化。”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介绍,以学校场地为例,以往中小学很难投资建设像音乐厅、报告厅等大型场馆,但现在可以通过集群内共享实现,“集群内任何一所学校需要用音乐厅,只要提前预约即可使用,避免了再投资”。

  在方庄教育集群,学生能够在芳古园小学读书,到第十八中学踢足球,到丰台职业教育中心校体验19门职业课程。这就是教育集群带给学生的福利,集群内各校开放软硬件、课程、师资等资源,学生可以在专业学校、普通学校、职业学校之间走校上课。

  当集群内资源得以共享,方庄教育集群又探索集群管理的升级:建立由家长、社区、学生、教师组成的集群成员大会制度,保证集群经费合理使用;组建监事会,成员由方庄地区公安、司法、消防、居委会、社会团体等机构的自然人组成。

  目前,丰台区已建成方庄、东高地、丰台镇、马家堡、卢沟桥、长辛店、南站、云岗等8个教育集群,今年将建成万丰、大红门、南苑、丽泽金融区等4个教育集群。到2017年,还将建成科技园区、首经贸、园博园、青龙湖等4个集群,届时全区教育集群将达到16个,新增学位4万个。

  

  开发集群课程,各学段无缝衔接

  建立集群选修课程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水平进行跨学校、跨年级甚至跨学段的选修课程。

  

  最近,北京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学生邵可之的心情不错。原先他担心升入中学后没有桥牌课,但得知第十八中学有桥牌课后,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桥牌社团。

  邵可之能够继续学习桥牌,得益于北京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所在集群开发的贯通小学和初中的生态课程体系。

  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良好衔接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丰台区各教育集群打破学段界限,开发了贯通所有学段的课程。以方庄教育集群为例,在综合集群校心理、爱心、生活技能等课程的基础上,该集群开发了贯通小学和初中的集群课程《中华传统文化》。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未来生涯发展”规划能力,以及认知和思辨能力,方庄教育集群建立了“三合一”干预教育实验基地,对集群各年级学生进行“三合一”干预教育:实验小组统一进行通识培训、方案设计,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统一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此外,方庄教育集群还在探索建立集群选修课程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水平进行跨学校、跨年级甚至跨学段选课。教育集群打破了幼小中的学段壁垒,探索学段衔接,使学校教育更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校际协作,打通师生成长通道

  利用区域内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资源,开展导师带教、跨校教学研讨等活动,并通过绘制“教师成长树”,帮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

  

  集群办学取得成效,需要管理部门同时开展两项工作,其一,利用“龙头校”的资源优势,把其建设成集群内的样本;其二,通过优质资源共享,把“龙头校”的优势扩展到其他学校,包括师资力量、管理模式。

  教师是具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个体,师资共享如何实现?丰台区各教育集群充分利用区域内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资源,开展导师带教、跨校教学研讨等活动,并通过绘制“教师成长树”,帮助教师明确发展方向。

  与伙伴同行,才能走得更远。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发展,各集群开展经常性校际间联片教科研,围绕不同学校的发展主题,以学校教育教学研讨会、开放日和公开课等为载体,组织校际活动;定期对学校教研组长进行培训,加强教育集群内教研组长的交流研讨,提高教育集群内教研组长行动研究能力;将区域内所有学校的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向成员单位开放,强化校本教研的阶段交流和研讨。集群内部也会定期组织开展校长间交流活动,整合各学校优势与需求,商讨如何将资源共享最大化、如何开展教师培训及干部培养等问题。

  “我们参加了集群学校的许多培训,甚至出国考察,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新发地小学一位教师说。

  教师队伍优化了,学生也不断得到发展,集群办学打通了各学段学生出口。丰台区立足于多出口、多元化,采取了7项措施。一是做大做强集群的龙头学校,龙头学校集团化发展,以集团化带动集群化发展;二是打通集群内学生直升通道,进一步加强集群内各类学校的联系,打通各学段学生出口,确保优秀学生能够在实验区内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条龙优质特色教育;三是职普融通办学,与集群内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打通部分学生的就业渠道;四是实行“高考+会考”模式,打通学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通道;五是打通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学生的升学通道,走特长升学之路;六是积极联系高等院校,努力实现中学与高校联合办学,以畅通文化课成绩优秀的高中学生升学问题;七是积极发展国际教育,为学生打通国外留学通道。

  

  营造集群生态,构建丛林式生态教育

  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集群都是教育生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群体若不能良性发展,都会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的和谐。

  

  什么是教育生态?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既需要各种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学校、不同风格的校长,也需要各具特长的教师、充满个性的学生。他们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紧密相连,共同组成一片教育的大森林。“这里有高大的乔木,也有低矮的灌木,还有遍地的花草,它们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张立新说。

  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集群都是教育生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群体若不能良性发展,都会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的和谐。丰台区锁定“总量满足社会需求、布局满足服务半径、规模满足办学需要”的发展目标,在用地规划、项目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建设等方面优先保障教育规划。

  “我们提出的发展原则是存量突出整合、增量突出规模,目的就是采取多种模式,保障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的扩大供给、合理布点,着力解决择校难题。”张立新说。

  面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空间布局统筹的挑战,丰台区教育集群将通过建设促进“资源共享”的智慧学习网络、推动“特色衔接”的集群教育模式、迈向“社会治理”的集群运行机制,构建教育集群的“丛林式生态教育系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