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才能走得更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角。

  

  新课改走过10年,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呈现两种态势:一部分学校的课改做得风起云涌,势不可挡;另一部分学校依然坚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敢向前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让人不免疑惑:课堂教学改革,为什么推进这么难?

  这种困惑,普遍存在于教育人中间。

  课改学校的校长说,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生活能力,若学生不能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就失去了意义;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对象,若不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再努力也不会有实效。

  对课改持观望态度的区域教育管理者说,高考是指挥棒,高考制度不改,中小学课改就是徒劳;有的校长认为,课改需要大量的投入,没有政府的支持,学校无法进行课改;有的教师说,教育教学以自学为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对于潜能生来说,教师教都学不会,自学就更不可能学会;有的家长则担心改革会“改掉”成绩……

  因为质疑声音的存在,当课改区域的中高考成绩一旦出现波动,就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区域课改也会因此被迫停滞,甚至走上回头路。

  其实,我们无须评判两种观点孰是孰非,站在不同位置,二者各有成立的理由。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角。

  有些人认为,学生的素质不足以支撑其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角。殊不知,阻碍学生深度参与教育教学的最大障碍不是学生的能力,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观念的转变。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而后者则需要重新学习才能获得。

  除了质疑课堂教学方式,对课改学校采用模式化课堂教学也是“消极课改”的最常用借口。固然,课改有其相对固定的模式,但对学校来讲,课改初期要做的并不是创设模式,而是对既有模式给予充分认识和理解,然后才是大胆尝试与创新。

  一所学校受到人们的追捧,不是因为把某一种教学模式做到极致,而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既适应个性又匹配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因此,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发展趋势,才是学校和教师应该遵循的金科玉律。

  学校是课改的主场地,如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的创新,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品质健全的平台,需要校长、教师,乃至教育部门认真思考和研究。

  (作者系山西省沁县教育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