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以人生的名义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李金初领导的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一场以美好人生为旨归的课改正悄然发生,成为一次书写本土教育学的重要尝试。

  这些都是课程吗?第一次走进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记者有些匪夷所思。

  周五的下午,小学部各间教室里,各种名目的课程正在发生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快乐。这些课程,师生们习惯地称之为“十大场”,得名于学校最初开设的十门拓展课程。因为远远“供不应求”,如今已增至五六十门课程。

  但与一般的选修课或社团活动不同,这里有一小半的课程,都是学生主讲。

  这不,一个五年级男孩开设了一门机器人课程,愿望是把自己在课外兴趣班学的本领转教给校内的同学。

  一个三年级女孩开设的陶泥社颇受低年级学生喜爱,她说,小弟弟小妹妹们上课时快乐的笑脸就是她最大的动力。

  甚至连一年级的孩子也要开课。“我想开一门折纸课。”一个孩子说,“但我不会组织,能让我妈妈来当助教吗?”经过教学处考核,他如愿以偿。

  还有更“出格”的!六年级孩子说,要升初中了,学习任务重,想开设一个专门写作业的课,这样周末就能玩个痛快。这个怪念头居然被学校采纳了,理由是“这是孩子们真实的需求”。

  看得出,因为儿童视角的介入,课程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味。

  而这仅仅是建华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在这里,一场称为“人生中心教育”的实验,正以课程为载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一切。

  重新定义“课程”

  “人生中心教育”的产生,对李金初而言,仿佛命运的眷顾,让他有了完善教育生命的机缘。

  2007年9月,从北京十一学校“功成身退”的李金初,来到建华实验学校任校长。和可爱的小学生在一起,他的身心也变得柔软了。

  每天李金初一进校园,就会有成群的孩子喊着“校长爷爷”,跑过来搂着他、抱着他,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他的喜爱。

  那一瞬间,李金初突然对教育萌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认识:这些笑着奔跑过来的,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承载着他们的当下,也要为他们的一生负责。

  突如其来的教育灵感,50多年教育生命积淀的升华,让李金初对教育的本原一下子豁然开朗:“教育就是对人生的一种影响,是为人生服务的,人生才是我们进行教育的中心。”

  此后一年多,李金初满怀喜悦地写出了5万多字的《人生中心教育论纲》和20多万字的《人生中心教育论》。

  “每个人的一生,有且只有三项内容——做人、做事、生活。”李金初说。数学专业出身的他,以极其缜密的思维,推演着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道证明题。“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事、教人生活。”

  那么,理想的学校教育,就应该教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这12个字,作为人生中心教育的高标,就镌刻在建华的门厅里。

  但是,如何将简单、朴素的理念,变成学校生动、鲜活的实践?

  几年来,建华师生们正做着一项极其艰苦又充满意义的工作,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学校课程进行整体的再造。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人生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内容,也是课程的内容。”李金初说,“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从内容或功能上,也应分为做人课程、做事课程、生活课程。”

  那么,是将所有的课程细分为做人、做事、生活三类课程吗?

  “并不是这样的。”建华小学部教学处主任马慧珍解释说,“做人、做事、生活是指课程的功能,它们在每一门课程中兼而有之、各有侧重。”

  围绕课程功能,教师们大胆地改革传统教材,开始自主编写“读本”。如今,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的“读本”已正式使用。

  记者翻开小学一年级语文读本,扉页上是“养成学习好习惯”。“每册读本重点培养一项好习惯,5年下来,十项好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马慧珍说。记者看到,语文读本中的课文按主题单元划分,有侧重于做人的“我们的榜样”、“我们会感恩”,也有侧重做事的“我们要长大”、“我们爱探究”,还有侧重于生活的“我们去远行”、“多彩的生活”等。

  显然,三类课程功能在人文学科的内容上更易于体现,但像数学这样的学科,又如何体现呢?

  对此,马慧珍成竹在胸:“数学很难这样划分,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对课程功能的强调,是倡导一种新型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欣赏、接纳和包容,这不就是教他们做人、做事和生活吗?”

  在建华,与人生中心教育关系最密切、也最能体现三类课程功能的,是学校标志性课程《人生》。这是一门价值引领课程,贯穿于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全程。

  李金初虽然很忙,仍常抽出时间亲自给高年级学生上《人生》课,或者一起阅读名人传记、或者给学生朗诵文学名篇,娓娓道来地与他们谈人生、谈理想、谈社会,用他70多年的阅历和智慧,给予学生人生的启迪。

  “很精彩!校长很擅长朗诵,堪称完美!他的课让我开始思考一些以前从未思考过的事。”听完他的《人生》课,学生们也不吝点赞。

  在改造传统课程的同时,教师们基于现有课程的功能缺失,开发出许多新的课程,除了开篇提到的“十大场”外,深受学生喜爱的还有学科活动课程。

  每周三下午,是学科活动课程的时间。这些活动课程都非常吸引人,以数学为例,相关的活动课程有数学阅读、数学表演、数学讲座、数学与魔术、七巧板、一题多解、数学辩论会……轻松的学习方式、有趣的活动主题让学生们乐此不疲。全校共有五六十门学科活动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

  “说到底,我们希望,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喜欢的一门课程,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和学伴,进而喜欢建华,在这里享受到美好的人生,这是我们改革课程的初衷。”马慧珍说。

  建华特色的“全课程”

  在李金初的课程建构体系里,作为人生中心教育载体的课程,还有着更为丰富、宽广的内涵和外延。

  “人生是由内容、空间、时间这三个维度构成的,那么,人生中心教育的课程,也应从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构建。”李金初说。在建华,课程从空间维度上被划分为四种——学校空间课程、自然空间课程、社会空间课程、心理空间课程。

  怎样打破课堂或校园的局限,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无缝衔接”的课程空间,需要教育者用智慧和灵性去创造。

  建华实验幼儿园创办于2009年,短短几年内,已经赢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我女儿是中途转进来的,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她每天不用我们催促,就主动早早入园,每天都带着新鲜的期盼。”圣昔小朋友的爸爸说。

  “吸引孩子们的,是园里富有童趣的特色活动课程,比如大班的‘模拟小社会’。”幼儿园负责教研工作的司秀月笑道。

  在幼儿园大班的活动区,一共分布着17个项目区,分别模拟出邮局、医院、照相馆、美发厅、警察局等常见的社会场景,一个十足的小社会。

  “这些项目区,都是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设计的。”司秀月介绍。首先,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邮局、照相馆、蛋糕店等真实的社会场所去参观,经过充分感知,自主确定班里要建什么项目区。师生们再一起讨论,项目区里有哪些角色和设施,活动流程是什么。接下来,孩子们利用班里的美工区、科学区,自己动手把这个项目区布置出来。

  (下转2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