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结题报告: 杜郎口回答了一系列教育根本性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发展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结题座谈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大厅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专家出席了座谈会。

  隆国强在会上表示:“推进教育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需要中央顶层设计,也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现基层教育部门、学校、师生创造的新鲜经验,自去年以来,课题组分别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江西临川自主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尤其是对山东杜郎口中学的“自主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作为案例进行解剖,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课题组认为,杜郎口中学探索的“自主教育体系”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的重要探索,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和做法,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提炼、总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是在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开展这项改革的,这种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的改革精神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阶段尤其值得提倡和鼓励。

  研究报告指出,课堂转型是一种文化变革,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杜郎口中学从改革初期的“让学生动起来”,到改革攻坚阶段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直到现在日臻成熟的“336自主学习模式”,真正从本原上回答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教师的职责是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的课堂模式、什么样的师生关系等根本性问题。

  “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劳动者,还要让每个人更好地理解人生。教育归根到底要以人为本,让人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隆国强说,“教育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怎样能够更好地从根本上满足作为一个人对新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一直在说,活到老学到老,生活才有品质,人生才有意义。”

  隆国强对杜郎口中学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定,“我不敢说这一定是未来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它很珍贵”,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生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了知识,会背、会记,还锻炼了其他的能力,比如表达能力,很强的自信心等。

  本报总编辑助理李炳亭应邀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在发言中,李炳亭重点介绍了本报发现杜郎口经验及本报近年来与杜郎口中学共同成长的历程。

  (有关解读详见6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声 明     下一篇:课改,以人生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