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四兄妹为何选择永远离开
近日,贵州省毕节市一个家庭的4个孩子一起喝农药自杀,这样的悲剧实在令人悲痛。这4个孩子,是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的代表。此前,人们往往将这类事件与贫穷联系在一起,但这起惨案让我对这一视角产生了怀疑。
首先,这个家庭有漂亮的楼房,估价不少于20万元。其次,孩子们并非穷到没饭吃,家里有玉米,还养着两头猪。再次,这些孩子并非没有人监管,据媒体报道,几乎每一次孩子不去上课,学校教师都会去家里做工作。在兄妹们辍学后,乡干部和教师前后数次动员这些孩子回校上课。
事实表明,孩子们的父母要对这起悲剧负主要责任:母亲已离家出走,父亲有严重的家暴倾向,而比家暴更糟糕的是,这位父亲也离开了这个家并且无法取得联系。
西班牙古诗说,“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借用另一句名言来解释就是: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
我认为,杀死这4个孩子的就是这种绝境。虽然学校和社会对他们有所关爱,但这种关爱无法替代父母的关爱。孩子们长时间生活在缺失父母关爱的绝境中,这可能是导致他们最后绝望的主因。
为什么要让孩子处于这种绝境中?为什么父母必须出去打工?网络上有这些习惯性的说法:因为贫穷,所以必须出去打工;出去打工,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现象;政府解决不了贫穷问题,所以政府要负主要责任。
对此,我认为贫穷不是主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一些中国人养育孩子的方式。不管家庭条件怎样,有些家长就是不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我见过的无数案例中,就算父母不去外地打工,也可能会让孩子与自己分开,譬如交给老人抚养。
虽然一些人认为,小时候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生活有许多美好回忆,但是不管老人对孩子多好,这都无法改变孩子遭遇被父母“抛弃”的经历。并且,老人通常要带多个孩子,这意味着孩子不可能获得像父母一样专注的爱,而且心里仍然存有“寄宿感”。
还有一些富有家族,采取谁有空就谁带孩子的方式。这意味着,孩子不能稳定地跟着一个养育者。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且有质量的爱,不断地变换养育者,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大的折磨。
同时,我认为,比贫穷和“弃养”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个国家,许多地方都有这样一种主流思维——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
别说农村,也别说留守儿童,就算在亿万富豪的家庭里,有多少孩子如同留守儿童一般?在我周围的朋友们当中,很明显的是,在欧美企业工作的人,对待家庭的重视程度远胜于其他人,他们的周末都尽可能地留给家人。我们总说,东方文化更重视家庭,这种重视体现在哪儿了?或许,主要是体现在裙带关系上,即家庭是用来构建权力关系,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至于爱,可能并不重要。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明白,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是因为爱的匮乏。爱是无形无质的东西,相对于爱,我们的社会更在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农村里的壮劳力出来打工,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忙着上班,亿万富豪们也多在拼命,但是,我们真的要去思考一下: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我常有这样的想象——或许,大多数中国人都如孤岛一般,只能用脑袋和语言与别人建立一些可怜的连接,而感觉和情感,或者简单地说是心,总是关闭着的。成人一旦关上了心门,可以像没事人一样活着,将生命延续下去;但孩子,他们的心门还没有关上,无回应之地的绝境,或许会直接杀死他们。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