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眼中的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两年前,孙女上小学了。当我看着她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大门时,心里隐隐有些担心:孙女没有上过学前班,是否能跟上班级的进度,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担心都成了多余。短短几个月,孙女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所学知识能够消化吸收,而且深深地喜欢上了读书。为了探究个中因由,我专门到孙女所在班级听了几节课。

  在教师王晋梅的语文课上,我感到孩子们是那样快乐、自由。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学习目标后,孩子们就开始自学,认真地读着课文,让生疏的“课文面孔”在脑海里烙下印记,不会读的地方在书上做出记号。几分钟后,孩子们都读完了,开始互学,在自学的基础上,互学小伙伴再互相读,刚才自学中不会读的地方,小伙伴可以互相请教,解决自学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是群学,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小组朗读内容,小组长安排汇报方式,然后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展示的时候,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最后给出评价。整节课,没有孩子游离于学习之外,而王老师只是在陪伴孩子们的学习。

  有道是旁观者清。对我这样一个曾经饱受“填鸭式”教育之苦的老者而言,看着如今这种耳目一新的学法,真是好生羡慕又感慨良多。

  在我看来,这样的“课堂之好”至少体现在如下4点:一是不同形式的课文朗读,使孩子们走出过去“全班琅琅读书声”的枯燥境地。不断变换方式朗读,使孩子们兴趣盎然,效果倍增。二是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使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三是要对别的小组朗读和发言进行评价,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自然养成了既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又善于倾听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孩子们敢于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的良好品德。四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汇报,如分角色读、齐读、领读、表演等,让我看到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活跃起来,充分展示自我,使课堂真正变成了“群言堂”。整节课,孩子们展现着自己的风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与才智,获得了成就感。王老师保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把教育中的生命引向精彩与极致。

  在教师曾月莲的数学课堂上,同样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老师只起到陪伴、启发和引领的作用。这样的课堂,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通过主动去观察、发现、讨论、展示,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形成学习的内在秩序感。

  在与该校校长俞蓓的交谈中得知,原来是该校着力践行区教育局倡导的“心课堂”改革。作为家长,我们真诚地为学校这样的改革创新点赞!

  (作者系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第三实验小学一年级1班家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