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导学案+微课”让课堂实现华丽翻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褚清源) 在山东肥城,这里的课堂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学生开始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翻转课堂”“微课”等新概念成为一线教师热议的话题。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新概念在这里的城区和乡镇学校已成为课堂的新常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导学案+微课”让肥城的课堂教学实现了华丽转身。

  6月18日,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在肥城召开。此次会议旨在通过观摩研讨肥城市“坚持技术为我所用,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打造教研新常态”的经验,推动泰安市教育云平台下深化教研体制机制创新,推进课堂教学的深度转型。

  两年前,为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肥城市教育局全面启动课堂教学改革,通过课堂均衡拉动教育均衡。他们提出了现代课堂教学观,即坚持以生为本,把学习的责任和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实现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课堂教学能力向学习指导能力、知识导向向价值导向的转变,以“学”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优化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和“学”的结构翻转,提高课堂效益。

  与此同时,肥城市教育局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研管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他们先后组织了多轮微课专题培训,实现了区域内以“导学案+微课”为主要助学资源的学习翻转,即知识的传授在课下,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在课上。通过利用微课这个载体,学生由课内学习变为课内消化,课外消化变为课外学习。这一形式深受学生欢迎。

  学习共同体成为本次参会专家们频频提及的一个热词。肥城市教育局局长杜君河说,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课堂翻转,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学校之间和各学校内部都建立了基于共享、共建、共进的专业发展自组织——学习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搭建了资源支撑服务与展示平台,形成了基于共同体和信息化的“教学研一体化”生态教学新体系。

  本报特聘专家、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叶延红在会上以现场互动的方式,和与会代表分享了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她说:“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最终都要直击学习本质,那么学习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天天辅导学生学习的教师,会学习、懂学习吗?”这一连串的追问把与会代表的思考引向了深入。在叶延红看来,教师应该向教练学习。教练不是教师,甚至不比你懂得更多,并不灌输概念和知识,但他能支持你发掘自己的潜力和智慧;教练不是顾问,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支持你自己去发现早已潜藏在心中的属于自己的最适合的答案;教练往往是提出问题的人,提供行为反馈的人,协助解决问题的支持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