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也可以这样做 ——湖南省龙山县三元乡教师开展家校“深山联谊”活动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地处湖南省龙山县西北部的三元乡,共有15个村,地广人稀,经济相对滞后。三元乡九年制学校在校学生共有831人,留守学生多达700余名。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学生家庭教育普遍缺失,他们的生活和教育,基本上全靠教师指导。

  学校每次召开家长会,经常会面临教师比家长还多的尴尬。

  既然家长来不了学校,那我们教师就走进学生家中去——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换位思维,彻底改变了三元乡留守儿童教育的被动局面,孩子的心结、教师的纠结、家校的团结,都借此“逆流而动”开解。

  深山集体大走访 让关爱走得更近

  2015年春季开学,三元乡九年制学校采取“走出去”的思路,开始教师“集体大走访”活动。全校79名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分成10个小组全员行动,从邻近的村子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南北、大堡等村,教师们走进深山,遍访乡邻。学校对本次活动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家庭都要访到,每个小组都有具体的走访对象,每次走访都必须留下不少于800字的访谈和观察记录以及照片、视频资料。走访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摸底,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对贫困家庭进行慰问帮扶。

  “从水泥路下去,走了大约5里乡间泥巴路,在下山坡时,完全得抓住藤叶树枝才能走。豆豆家的房子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木屋危房。厨房起灶的是一个黑漆漆的三脚架,一口大铁锅,地面黄泥巴凹凸不平,周围扎满柴草,四根歪斜的木头支起木板用来做吃饭的桌子。豆豆姐弟的极度贫穷,缘于失去父母爱护,爷爷、奶奶年老病弱无经济来源,家中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据左邻右舍讲,大伙儿对豆豆家的接济都数不清了,一家人穿的衣服基本上是别人送的。弟弟还有点痴呆,小时候爷爷奶奶上山忙活,还要担心着别出事……”这是3月21日一位教师写下的走访记录。

  3个多月下来,教师们走村串户,把“问题”学生作为走访重点,从条件最差、习惯不良和性格怪僻的学生着手,坚持“不放弃一个落后生、穷苦生和调皮生”的原则,已经扎扎实实走访了一半学生家庭。为了实现“从改变家长来改变学生”的设想,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家访档案”,教师们则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信息、家庭档案和行为变化等进行记录整理,做得细致入微。截至目前,教师们已经搜集整理了200多名学生的家庭资料。从这些档案中可以看到,教师们特别注重对家访聊天内容的记录与整理,平均每篇基本都在1000字以上。

  豆豆家的情况深深触动了全校教师的心房,短短3个月,走访小组先后派出13位教师去她家帮忙干农活,送去钱物以及各种生活物品。学校班子成员也亲自去了豆豆家,给了全家一颗“暖心丸”:减免一切上学费用,逢年过节看望,解决孩子生活所需直至初中毕业。

  “只有走进了学生的家庭,我们才知道学生需要的真正关爱是什么,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中。”一位教师在家访日记中这样写道。

  一次家访 就是一次现实版“家庭课堂”

  作为乡村山区校的典型,三元乡九年制学校面对的家长多属隔代长辈,一缺文化、认识短浅,二无教育办法,“放养式”管理比较多。多数学生家长只管孩子吃穿,疏忽行为教育。许多孩子沉迷于网吧、游戏,叛逆、固执与逃避现实的情况比较严重。但九成以上的家长都以“管不了”、“不好管”和“说不听”来搪塞教师的家访问话。从该校教师记载的257份学生档案分析,性格孤僻、逃学顽逆、家庭困苦、行为偏激、甚至“在乡籍不在校”的学生占了一多半,家长少过问、家教不彻底、简单化情况明显。

  做好乡村学生家长工作,摸透吃准学生,学校采取“一问、二看、三查、四总”(与家长谈心、聊家常询问家境、家教与生活;掌握好准确数据,进入内室查看吃穿住用、生活用品等;与周围邻居、百姓打听,查问学生与家庭实情;把走访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的办法,加上一套诚信沟通的“秘诀”,使得走访能起到实效。每一次家访,就是一次现实版“家庭课堂”。

  四月份走访的小杰、德贵等几名三年级走读生,坏习惯有共同之处——“不做家庭作业、课堂纪律涣散和不按时归家”。4月13日,第三组走访带队教师张家文带着“空白的问卷”来到英家村小杰家后,才知道小杰奶奶一天到晚在山上忙碌,家里的门白天都锁着。小杰回家后不能进屋,只能去院子里找伙伴玩,等到天黑才回家。奶奶从不过问他的学习,小杰的家庭作业也没怎么做过。找到小杰奶奶后,张家文老师专门对“不做家庭作业”的问题提出“一要问作业、二要守着做作业”的建议,并叫来小杰,在一旁指导他做家庭作业。为了帮助小杰,第三走访小组连续三周去了小杰家,老师们还带来了几张小杰在学校里关活动的照片,让小杰奶奶十分触动。

  针对小杰这样的孩子,走访小组商议形成帮扶方案:通过重复家访提醒、联系打工的父母,建立“三角式”固定管理。一个月后,这几名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变化,教师表扬几次后,孩子的学习信心也提了起来。

  为巩固走访效果,学校还要求教师每月上报一次“重点学生”的关心办法与个人思路,补充到校班子成员的集体跟踪走访记录中,传递出学校的关心,带给家长管理好孩子的信心。

  深山联谊 建立乡村新型家校关系

  三元乡九年制学校把“重点学生”大致分成三类:行为习惯严重逆反生、情绪表现曲折固执生和家庭困窘思想起伏生,进行分类指导。

  学校对“重点学生”资料收集还增加了近亲家属家庭状况,便于找家教“缺口”。学校对这些“重点学生”会特别安排班子成员走访、班主任特例走访,包括两次以上“与所有家属沟通”。周五中午12点半放学后到下午3点钟以前,学校教师与家长开展“一对一”电话交流,落实的是学生回家情况、在家表现和学习习惯,临时布置好针对双休日的“联合家教”管理,每月两次,部分学生每周都会有一次。

  对于因家庭困窘而思想容易出现波动起伏的学生,学校着重加强励志教育和鼓励教育。5月的前两周,学校4个小组走访了7名特困生家庭后,系统分析了这些学生“家教疏忽、散漫无助、心理困惑”的现状。学校当即决定,6月底以前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组织观看“穷且益坚”视频故事,开展“亲子面对面”等5项活动,实实在在地激发他们学习斗志和生活意志。

  与此同时,坚持举办“家校往来”家长会,也是三元乡九年制学校的教育法宝,可以说屡试不爽。具体做法是,在班主任相邀下,请家长来校聚谈,分析孩子近期“走向”和“行踪”,督促家长时刻“警觉”,防患于未然,堵住不良行为的外界濡染,及时“扶正”心态。班主任与家长基本上每天电话里聚焦点,对孩子管理时刻扭紧“发条”。“大走访”以来,全校开展的家校交流、家长座谈等次数各班都不少于10次,共有24名爱上网、厌学逃课的学生得到了彻底转变。

  家校联系紧密了,教师与家长结成朋友,感情也深了,交往也频了。一次,一位家长骑摩托车送孩子到校,胡锋老师得知家长还没吃早餐,主动掏“餐票”请“家长朋友”吃面,俩人一见如故。家校关系的融洽也唤起家长对孩子的主动关注和对家教的认识,如何督促孩子习惯养成、学习成长也成为家长们交流时的常见话题。

  深入到一家一户,为每个学生建立家庭档案;收集学生资料,为学校管理找准“难题案例”;请家长返校“受教”,形成管理“链条”——三元乡九年制学校通过“集体大走访”活动,组建起一个良性家教的运行“框架”,照亮了学校“思想管理与资助帮扶”的前行路,开启了龙山县农村教育“家校合一”的新局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来信 尴尬家长会     下一篇:地方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