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放在改革最中央 ——吉林省长白县区域课改观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7-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吉林长白,一个可以激活想象力的地方。

  通往长白县的公路两旁是茂密的一眼看不到边际的森林,行驶在这里的汽车像是撒落在林海的精灵。

  真正踏上这片土地,是记者走进了这里的学校。没有高楼,没有现代化的设施,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校长和教师的眼睛里有掩饰不住的热情、激情,这种热情和激情与课改有关,与教育理想有关。在他们身上,记者分明看到了乡村教育觉醒的力量。

  用“疑探”打开课堂

  也许你不相信,在长白县的中小学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哪怕是脱离课堂学习目标、离题万里的问题。这不是纵容,而是教师鼓励学生发问的一种智慧。

  从关注学生的“答”到关注学生的“问”,从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到支持学生发现问题,长白县教师观念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起初,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敢放手让学生提问,也不是每一节课学生都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超出教材的知识范围,但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长白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姜华说,“现在不一样了,学生不仅敢问、想问,而且会问了。”

  长白县区域课改就是从“让学生敢提问题”开始的。该县“疑探教学”模式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质疑拓展新的问题。谈到“疑探教学”,县教育局副局长楚秀梅介绍说,课堂必须改变学生只学“答”不学“问”的状况,真正实现从教师“教学”到“教学生学”,实现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发现创造的改变,遵循“无疑不探”的原则,让学生有“疑”想问,有“疑”能问,有“疑”敢问。

  “疑探教学”的精髓就是8个字,即“先疑后探,编题自练”。走进教室,你会发现,课堂评价栏里有两项内容的分值和权重很高,分别是质疑和编题。每个小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质疑之星和编题之星。质疑是疑探课堂的一种文化,编题是疑探课堂的一种学习方式,编得好的试题可以张贴在展示板上,与大家共享。

  编题在这里成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常情况下,能编题就能解题,因为编一道题比解一道题的难度系数更大。”长白县实验中学校长马成立说。  

  “疑探”不只是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师突破课改瓶颈的教研方式。发现问题、直面问题是长白县一种重要的教研文化。长白县第一实验小学成立了12个教研团队,定期研讨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先把各自发现的问题晒出来,然后再研究解决方案。比如,“编题自练”环节在起步阶段曾经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编拟的习题不能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只关注拔高题而忽视基础题。教师总是担心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其实,当问题梳理出来的时候,解决的方案也就出来了。”第一实验小学校长许维杰说。

  每一个人都可以为课堂点赞

  点赞,在长白县向阳小学不只存在于微信,还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方式。

  “点赞课”的产生有一个重要的背景,就是赛课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大多数教师认为,赛课赛得人没有了信心,成就了少数人,打击了一大片,多数教师成了“陪赛人”。赛课,到底是“折腾人”,还是“提升人”?我们为什么要搞赛课?怎样才能提升赛课的效果?

  于是,来自微信的点赞文化给大家带来启发。“何不从原来成就少数人转变为成就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来为课堂点赞,发现亮点,放大可借鉴的经验。”向阳小学校长孙桂梅说。点赞的内容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综合素质、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时间把控、课堂精彩生成等方面,每个人可以给予1-5颗星,如果点五星赞,要附一篇案例分析;如果点其他星数赞,星数后要附写一句话简评,说明原因。最后,累计学科组得赞数量按学科组人数取平均得赞数,评出“最具凝聚力学科组”,学校对获胜学科组团体进行表彰奖励。

  周五是向阳小学的点赞课时间,这一天的课堂会向同事、领导、家长和社会全面开放,兄弟学校教师知道点赞课活动后也不约而来。如今,“点赞课”成为向阳小学集赛课、汇报课、开放课、家长进课堂、学科组研讨课、展示课等功能于一体的课型,使各项活动的意义真正得以体现。

  教师李伟娜说:“当校领导提出这个方案时,我心里是排斥的,觉得花样多还不如实实在在地抓教学。可一次‘点赞课’后,我明白了领导的用心,而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尝到了甜头。”

  教师吴强在反思日记中写道:平日里,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很少,所以彼此总是处在一种微妙的关系中。“点赞课”让教师主动打电话邀请家长听课,促使教师更加积极地准备,同时也增加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使他们的关系越来越亲近。

  “我们的理念要让家长明白,并且参与进来,这其实也是我们打开课堂的一种方式。”孙桂梅说,“被打开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课堂,更重要的是打开了每一个人的生命。我们不仅是在为课堂点赞,更是在为每一个生命点赞。”

  课改班改一体化

  在课改进入第二年的时候,长白县教育局提出了“课改班改一体化”课题。所谓“班改”就是从课堂出发,重建班级文化,在教室里促发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再生长。一时间,以长白一中、金华学校、长白八道沟中学为代表的“班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金华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与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学校生源曾逐年减少。但金华学校却是当地人数较多的农村学校,这是课改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流失的生源出现了回流。

  让记者更惊喜的是,这是一所有味道的学校。首先是文化有味道,校园依山傍水,五步一景,但重要的不是他们建了多少景观,赋予景观多少内涵,而在于他们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消费者:校园景观的解说词由学生撰写,引导客人参观校园也由学生负责。

  “这一理念来自课堂,学生不仅应该是课堂的主人,也应该是整个学校的主人。”金华学校校长王永彪说。

  金华学校的每一间教室内,都有一块专属于本班学生的园地。这里不仅展示班级文化,还展示学生的作文、书法、编拟的好题。王永彪倡导的理念是无差别展示,“不是评出的优秀作品才能在这里展示,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王永彪说,“展示不是展示优秀,而是展示真实情况。选择性展示可能会造成一种伤害,因为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自己的作品就是最好的。”

  “给书安一个家”,是金华学校“班改”过程中的又一个创新活动。学校所有学生家庭都有一个可以存放图书的地方。一年级学生董家玮很爱读书,他给书安的家虽然简陋,却是他存放梦想的地方,“我的书不多,但是我会把书摆放整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积累更多的书。”董家玮说。

  七(1)班学生杜梦雨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很少有机会买新书,她的书大多是姐姐看过的旧书。“虽然只有几本,但我还是反复地读,而且每次都读得津津有味。”杜梦雨说。

  书香味是金华学校最浓郁的味道。王永彪的理想是将金华学校建成一所“坐落在图书馆里的学校”。

  马鹿沟镇中学也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致力于让学生过一种完整的校园生活。每个月,马鹿沟镇中学的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月度活动主题,比如4月欣赏身边的男生女生活动,5月艺术展演活动,6月感恩父母活动。活动的策划与组织都由学生完成,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助手,随时听从学生的安排。

  马鹿沟镇中学的班改始终围绕学生的“自我管理”展开,放“权”给学生,不断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此,学校设立了四个部,学习部、纪律部、卫生部、活动部,每个部设立部长,负责四个部的具体工作。各班级对应设置学习委、纪律委、卫生委、活动委,设立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活动委员,委员会根据班级各部委职责进行分工合作,让所有的学生既当管理者,又当被管理者,在管理与被管理中形成自管自育、自主发展。

  向阳小学教师崔林凤说,班改之前,作为班主任,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现在班里的事务都有人管,学生能自己管理自己了,师生关系更融洽了。

  把课堂放在改革最中央,从课改到“班改”,意味着从自主学习走向自主管理,意味着区域课改推进的双重转型。这些看似具体而微的改变,却成为撬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杠杆,而在丁希全看来,这只是开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