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9大追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须注重调整自身与学校的关系,逐步将其与学校上下级的被动关系,转变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逐步将对学校的具体指令性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和服务为主的管理,通过拨款、政策引导、督导、信息服务等方式对学校进行管理。政校关系的重塑,能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解放教育生产力。

  8 如何回应“钱学森之问”

  近百年来,中国为何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为何几乎没有重大的发明创造?这是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也是时代对中国教育的质问。

  中国经济待崛起,民族文化待复兴。崛起需要创新,复兴呼唤创新,时代期盼创新。然而,灌输式的教学、说教式的教育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吗?高效课堂正是致力于保护和催生创新型人才。

  因为它灵活、开放、安全。高效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倡导为学生营造质疑的环境、创造质疑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还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基本方法。

  因为它以学生为中心。就德育方面而言,为什么许多学校的德育效果不理想?并不是学生拒绝、排斥相关的内容,而是学校采取的方法过于陈旧,总是运用灌输的方式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去感悟、体会,最后形成自己的良好品行。

  因为它回到了教育的原点。高效课堂认为,教育即“人学”——从儿童出发,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教育不是控制、管束、塑造,而是点燃、激励、唤醒;不扼杀孩子天性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儿童不是教出来的,而是自己成长的;成人不减少对儿童“领地”的占领与开采,爱就会成为一种野蛮……

  高效课堂的这些理念均指向一个目的:让学生成为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这才是创新真正的源泉,因为一切创造都源于儿童的自我创造。

  9 如何破解核心素养的提升难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学校教育至高无上的课题。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精神支柱。没有核心素养,课改就缺了灵魂。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个儿童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这应该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高效课堂从“人”的角度把课改划分为三代:第一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调整课堂结构”,也就是变传统的“先教后练”为“先学后教”。第二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变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变“师中心”为“生中心”。第三代课改的主要特征是“改教学意义”,它是对“改教学关系”的改革,也可称为一种颠覆。如果说第二代课改解决的是“如何学”的问题,那么第三代课改试图解决的是最根本的“学什么”及“为何学”的问题。它抛弃的是单纯对“效”的膜拜,转而开始对“课堂之道”的叩问,它力求打破课堂固有的形式,创新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代课改的核心价值在于重塑“课堂之魂”,以“课堂之道”去培养人格、品格、性格。三代课改越来越指向于真正的“人”的培养,越来越指向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正如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所说,人品包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就是人品,教学就是要培养人的性格、品格、人格,这才是课堂教学的“魂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目录     下一篇:■ 策划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