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杜郎口提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改的深处是育人

  中国教师报:谈到当下中国课改的发展历程,杜郎口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课改符号。那么,如果将杜郎口置于更长的历史时空下进行自我评定,杜郎口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在哪里呢?

  崔其升:我认为,杜郎口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教师如何对待工作;二是教学改革如何由书到人。

  教师该如何对待工作?是尊重还是轻慢;是竭心尽力,还是应酬对付;工作是其生命价值的体现,还是养家糊口的饭碗;是历练自我,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一事不优不做二事”,还是马马虎虎,无关紧要。

  近几年来,我们经过深刻反思,清晰地认识到教学问题是教师问题,教师问题是敬业问题,敬业问题是教师修养问题。

  在杜郎口中学,领导班子所有成员都是正常工作量,都做班主任,工作业绩以学科教学为单位来衡量都能列前三甲。万一有教师请假,领导主动承担。10年来,我们取消考勤,教师无一例迟到、早退、旷工,主动性、自觉性蔚然成风。我们坚持十年如一日的每天两反思,谓之早午反思会,尽心竭力者说经验、谈体会,众人学习;不足者自我批评,向自己“开刀”。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自我的全神贯注,心向自己身上的不足想,眼向自己身上的缺点看,力向自己的短板上用。

  所谓教学改革由书及人,简单地说,就是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课堂是一种渠道,是平台,是载体,培养磨砺学生的各种能力才是目的。而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尊重、保护学生的本性,甚至启迪学生因受打击而泯灭的好奇心,唤醒沉睡的巨人,让其产生强大的自信心。

  回顾杜郎口改革的初衷,就是因为我们认识到:课堂不是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是看学生表现得是否主动;学生学习的天敌是依赖,教师教学的最大悲哀是包办。因此,我们在课堂上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挥学生,发展学生,让课堂成为唤醒学生进取心和斗志的地方。

  这样的课堂教学,还必须有智慧的生成。具体而言,要具备这样几个特征:

  其一,要求教师有真才实学,有“硬功夫”。杜郎口的课堂,讲究的是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有宽度、有高度。比如说,教师带学生学化学方程式,可能五节课只学了一页,慢吗?不慢,因为学生学的不是知识,而是规律。要把课堂与孩子的一辈子接轨,把课堂一招一式、一点一滴、一横一竖,跟孩子的命运接轨。

  其二,要懂得延伸拓展,千万不要以为教材就是唯一。教师讲课的时候要把教学内容内化,进而延伸拓展,多讲一些与课本知识接轨和有联系的内容。要知道,经历比学识更重要。

  其三,要懂得学以致用。学生学到的知识一定要与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相联系。

  但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课改的深处,其实是育人。

  我们学校没有专门分管学生、纪律、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也没有学生处、政教处。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分析,凡是问题多的学生,大多都是不爱学习,学习成绩差,或者根本就不学习,也就是学习没进入状态。如果我们不去深入研究,一味地从管的角度去解决,只是治标不治本,摁下葫芦起来瓢。说到底,这些学生在学习的动力上出了问题,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是解决当下学生德育管理的命门。一旦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活动中,达到要学、愿学、乐学、陶醉其中、乐此不疲,教育也就成功了。

  教育的最高原则是善良

  中国教师报:最可贵的一点是,这几年,无论面对外界什么样的声音,杜郎口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态度,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着,前进着。近几年,杜郎口有了哪些突破和发展?

  崔其升:我认为,杜郎口最难得的一点突破是教师进入了自主自觉的工作状态。近几年,杜郎口的教师们更加明白了工作和人生的真谛:做好工作是本分。生命的意义就是贡献大、付出多,因自己的存在让更多人受益。自主自发自觉地干才会有真正的动力。我们坚持每天反思,尤其是对工作失误、成效不佳进行自我批评,自省自律。成绩让他人讲,不足让自己找!人人是校长,个个做主人,这在杜郎口已蔚然成风。

  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加清晰。学习是载体,学生通过学习锻炼,更加用心,做学问做事更加专注、扎实、惜时;遇到麻烦更加深入研究、思考、论证,培养自身的耐力;通过交流借鉴,团结合作,相互帮助,形成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课本为基础,举一反三;具有责任感,传承独立、自主、担当的品质,形成强大的创新意识。

  教师们的品位在提升。我们在教育中更加关注细节,力争点滴不漏,事事讲规矩,处处上档次。用眼睛思考,用脑子做事,教师们从能做事到会操心,形成了“本职工作优秀只属于合格,分外事能涉及,并因自己的加入而精彩才算杰出”的意识;工作中精打细算,对盲点有高度的敏感性;发扬“钉子入木”精神,对问题有彻底的整改性。

  此外,杜郎口的课改也取得了一些新成效。一方面,教师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课堂已经由关注知识、内容、任务、目标向育人发展,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学生的思考、研究、分析能力,学生的展示表达能力,学生的气质、品味、形象,学生的竞争意识,学生的自信、勇敢、胆量,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融合兼蓄包容的民主性格,等等,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落实,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尤其是学生的自制能力、文明礼貌、自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进取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等,都与日俱进。

  分析这些成效,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课改中,人是最根本的,教师、学生的素养是第一位的。

  教师教育教学的最高原则是善良,“乐人之乐者,人也乐其乐;忧人之忧者,人也忧其忧”。善待学生,就是把课堂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最大化地占有。说、讲、析、评、写、改等由学生完成。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便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课堂的目的,就是使每个学生愿学习、乐学习、会学习,达到自主、自发、自觉。教师是学习的首席,或课上自我展示,背、诵、联、作、写、编,或接受学生提问检查,让学生由衷地欣赏教师,佩服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为此,从课堂内到课堂外,我们都重视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让教育不留死角。吃饭、行走、站队、做操、上课、睡觉等,讲规矩,讲规格,讲品位。这些细节便是做人的素质。学生们心想身做,皆为正途,没有杂念,没有歪意,正当的、有价值的都积极作为,如此,何愁学生不成才?

  取消导学案是学习成熟的标志

  中国教师报:导学案的编制曾是杜郎口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许多人从杜郎口学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杜郎口却又提出取消导学案,从研发导学案到取消导学案,这背后体现了杜郎口人什么样的思考?

  崔其升:导学案的出现,有其积极意义。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路线图自学,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做题的步骤。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考问题,搜集信息,整合资源,查阅有关学习资料,解答疑难问题,积累学业基础,厘清做题思路,把握做题规律,这无疑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进了一大步。

  但是,这样的导学案也是有局限性的,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辨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自我突破能力,自主求索能力,对事物辨伪存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等,有可能形成阻碍。

  现在,我对课堂的理解有以下三点:

  一是通过转变教的方式,变师教为生学,变“师控”为“生主”。一个学生最大的期盼就是在课堂上被师生认可,这种认可是通过自己的表现、表达,或写、或吟、或唱、或论、或辩、或创、或争……来实现的。教师的最大作用就是营造一种气氛,提供更多机会,相信学生、发动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一是参与,是知情者;二是展示,是释放者。导学案虽有其一定的益处,但如果此举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是长期的,就会暴露出局限性。在学生还没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愿望、学习需求前,可以提供一种学习的样板,但不能长期化,有导学案是为无导学案作基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早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形成一种学习的能力。这就是叶圣陶老先生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道理。

  二是文本内容的开放性、广博性、联系性。导学案只能是知识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参照、参考无可非议。如果让学生比照葫芦画瓢,以为只要把导学案做完就是完成任务,则大错特错。

  三是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完善人性格的过程。如果长期使用导学案,会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依赖和等待,不能真正解决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身。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达到自我上进、勇于担当的人生境界,也只有开放、民主的学习过程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只有让学生们把思维的触角完全伸向知识的海洋中任其驰骋,才可能把学生潜在的智慧激发张扬。因此,我们认为,导学案是形成学生自主能力前的一种预备、一根拐杖,一旦形成学生的自主能力,那么它就完成了使命。

  在起始阶段,为让学生掌握学情,厘清知识脉络,明白知识的框架建构,给学生使用教师编写好的导学案是必要的,是适合的,是有价值的。但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是磨合、是准备、是储备。导学案由有到无,是学生学习成熟的一种标志。当学生从愿学习、乐学习到会学习时,那么就意味着真正是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然后到“要学我”。从心理上讲,导学案是让学生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是学习的路线图。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的学习走向了一种追求,一种心灵的解放,一种神情的愉悦,导学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 策划者说     下一篇:■ 策划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