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7-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长期养成的相对定型的反应倾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反应倾向影响着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影响着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影响着行为方式,所以习惯是基础素质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主席说,教育很重要的任务是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怎样才能够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呢?我觉得重要的是培养好的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是培养习惯。幼儿教育要为人的一生打基础,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长期养成的相对定型的反应倾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对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习惯不是单一的素质,反应倾向影响着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影响着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影响着行为方式,所以习惯是基础素质的重要体现。比如说,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教师张丽莉把学生推开的时候,有没有经过复杂的论证过程呢?没有,就是一种习惯性反应,看见车撞过来了,马上推开学生。还有一位教师,地震的时候自己先跑了,将所有的学生扔在教室,那个时候有没有思考的过程呢?也没有,就是习惯性反应。还有全国最优秀的司机吴斌,突然负伤之后仍然坚持着把车开到路边,去世前保证了车上所有人的安全。这个时候有没有复杂的思考过程呢?没有,就是一种习惯性反应。这种习惯性反应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有一所小学设计了一道数学题,题目是这样的:一条船上载了25只羊和19头牛,还有一位船长,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船长的年龄是多少?就这道题,在每一个年龄段选择2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高年级的学生多半都有答案,中年级的学生有答案和没答案的人数差不多。这条船上羊的只数、牛的头数和船长年龄没有必然关系,根本得不出正确的答案。这就是思维习惯,遇到一道数学题,高年级学生的思维习惯是一定有答案,所以我想不出来那就说明我没本事,这是惯性思维模式。

  一张纸如果对折,最多可以折多少次?有人把这个问题问了美国学生,也问了中国学生。中国学生马上想到,无数次,从推理角度来看,一张纸当然可以折无数次,这是思维习惯,遇到一个问题,我推理得出结论。但问美国孩子,他们会拿一张纸去尝试,发现折了七次八次后基本不能再折了。这也是一种思维习惯,遇到问题要实际操作一下,再得出结论,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这就是不同的思维习惯。我们许多时候往往受制于惯性思维,惯性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地认知这个世界,也有助于遵守社会规则,但是一种刻板的思维,往往难于突破常规进行新的创造。

  乌申斯基说过一句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值,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是给幼儿培养好的习惯、存放好的资本,还是欠下一笔坏习惯的债务?

  那么,如何培养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最后要落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近在网上流行一段美国版的弟子规,美国孩子需要掌握的25种基本礼节,这些都是非常具体的,比如说向别人询问事情要说请,借东西的时候要说谢谢,门关着的时候要敲门之后等候回应再进去,收人礼物应该说谢谢,不要给别人起绰号,等等。这些最基本的行为规则,很有参考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人们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教育。受教育的过程中真正剩下的是什么?是习惯。高尚的道德也好,科学的思维也好,良好的行为也好,最终归结为习惯。习惯是怎么养成的?习惯受潜意识的支配,而意识的积累就会成为潜意识并根深蒂固地埋进大脑,不断地积累形成自己的认识。

  从养成教育来看,首先要引导,让孩子知道应当怎么做。包括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实际操作,明白发生情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应该说哪些话。再一个是示范,示范就是要让孩子看,到底怎么做。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再一个是模仿,让孩子学会做,比如说怎么穿衣服,怎么取食物,怎么洗手。日本的一所幼儿园,每一把椅子上有一个垫子,这些垫子是家长制作的。这些垫子到底怎么用?教师跟我讲,这个垫子可以打开,只要地震一发生,孩子们立刻把垫子打开,顶在头上,这就是一个好习惯。同时,这也是日本的地震比中国次数多,伤亡人数却比较少的原因。

  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离不开激励。儿童都有一定的天分,成人应该尊重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从而给他编成故事来帮助他,这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很重要的方式。激励对于孩子养成习惯是很重要的,要把激励融入日常生活中。

  一所幼儿园应该有自己的一些标志性习惯。我在日本看了一所幼儿园,很注重静思,入园后有一分钟静思,放学之前也有一分钟静思。这么小的孩子闭着眼睛能想什么?该幼儿园的负责人说,现在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但是他们会知道一天应该用一点时间去思考。这种静思的习惯就是这所幼儿园的标志性习惯。

  从文化的角度说,幼儿园的文化就是幼儿园生活的形式和习惯,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建设幼儿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就形成了幼儿园的教育生态,教师与孩子在这种教育生态中共同成长。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名誉主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