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互联网精神 ——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综述
“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硅谷教父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一书中所说的这句话,不仅冲击着互联网创业者的头脑,也向“互联网+”潮流中的教育从业者发出信号:当我们不可能对“互联网+教育”视而不见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互联网+”的本质,重建教育生态?
7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福建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局长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
峰会以“从0开始,由1而生——‘互联网+’时代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教研人员、校长等500余人齐聚福州长乐。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国务院参事、宏观经济学家汤敏,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国家督学、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罗崇敏,国家督学、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唐鑛等人,对构建“互联网+教育”生态环境的切入口、突破口,以及难点和重点指出了发展方向和战略构想。
互联网为学习带来人际关系的突破
“如果说原来装在大脑里的许多知识都已经放在手机和你的口袋里,学生如何去学习呢?”
南非开普半岛科技大学信息与设计学院院长Johannes Cronjé带领全场与会者展开了一场基于互联网游戏思维下的体验式学习,即在自主、竞争、合作三种学习情境下,体会哪种学习方式最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并收获最好的学习效果。
参会者跟随Johannes Cronjé的提示,在白纸上撕圆圈,比一比哪个小组撕得最美观;把白纸撕成条状编制“纸席”,赛一赛哪一组最快最好地完成。每个人都被调动起来,气氛轻松活跃。
通过这个游戏,Johannes Cronjé传递出一个信息:“如何使用手中的工具,决定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既能够照顾到个人,又能够与合作伙伴进行协作,并且最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估。”
这是Johannes Cronjé在本次峰会中期望展现给参会者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样态:开放、合作、分享,而这正是互联网精神的体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唐鑛说:“‘互联网+’的本质是把互联网精神加入日常的教育管理中,不是建立一个网络就完成了‘互联网+’。如果教育者把互联网当作开放、平等、协作、去中心化的一种思想,由此去看待你的学生和你所提供的‘教育产品’,你会发现完全变了,一只土鸡变成了一只凤凰。”
然而,在互联网化的进程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演讲中指出,互联网为学习带来了人际关系的突破。
第一,体现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如今是以学习和学习者为主体的时代,教育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不是从传统概念中能够简单地移植过来的。
第二,体现在师生互动的关系上。互联网时代的互动不是单方面接受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行为发起者,学生才是知识的拥有者以及教育行为的发起者。
峰会上,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展示了助推教学模式转变的好工具——“智慧课堂”应用平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把知识点推送给学生让其提前预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系统反馈信息调整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反馈系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课程进度。课后,教师则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情况,基于大数据分析,向每个学生推送适合他们学习进度的练习题。
此时,教师由课堂的控制者转化为引导者、指导者,由教材忠实的执行者转变为灵活的创造者。“教育发展真正到来,师生关系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倒置。”袁振国强调。
学习信息化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改革
突破的背后意味着教育者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千变万化的互联网知识传播面前,教学方式如何重新组合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内容上的需求?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对此,国家督学、山西省教育厅正厅级督学张卓玉认为,学习信息化最关键的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平台的建设。
“教师的讲述要成为学生的学习辅助,如果没有课堂的变革,信息技术将成为累赘,成为烧钱的东西。当前的基础教育是在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落后的教育方式,过去教师用嘴灌输知识给学生,现在换成用机器灌。”
“网络信息化绝对不能取代学生面对面的学习成果交流,先分享再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当教学能够保障输入、输出的平衡,自主学习的课堂就变成了论坛,不是简单交流和探究,而是深入学习和探讨。”
这样的观点源于张卓玉对互联网本质的思考,“互联网的本质是传递信息。信息是什么?是知识、事件、思想、感情、主张等,信息技术扩大了人类表达知识、事件、思想、感情、主张等的可能,网络信息媒介(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等)在互联网化学习中的角色,只是学生的‘学习秘书’。”
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局长李华荣在演讲中播放了两段云岩区互联网下“智慧课堂”的视频片段。
一个视频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课标的要求制作微课,对学习内容进行微讲解,通过互联网上传到后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另一个视频是一节化学课的课堂现场。课后教师通过集思反馈系统,把课堂中的试验场景制作成微课传输到后台,既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够与兄弟学校教师分享教学资源。
李华荣表示,“互联网+教育”的实质是促进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育回归本真。
同时,李华荣认为,“互联网+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下,教与学的过程就是资源、素材生成的过程。在云岩区,每所学校生成后的资源和素材汇集到资源库,再通过互联网辐射到每个学区,“互联网+教育”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还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教育公平。
正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所说:“互联网推动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是共享优质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学校。”
互联网精神是教育综合改革的价值取向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教育的巨大变化,不仅让教育内容丰富,而且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应用互联网,不同学区的不同学校可以同上一节课,不同城市的不同学生可以共享一个教师,“无边界学习”不再仅仅是一种教育时尚,也为教育公平助力。
国务院参事汤敏介绍了城市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区域教育均衡的案例。他说:“我们可以把各地的好课录制下来放到互联网平台,乡村教师可以看到同一节课不同版本的演绎。”这是汤敏提出的“双师教学”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理念。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介绍了如何以评价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经验,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肖林元则介绍了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实践,以促进区域教育整体提升。
华渔教育推出了可以放在口袋中的“教师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云平台+办公系统+专业社交”的组合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高效的办公及业务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业务培训、日常办公、构建或寻找专业的教师社交圈,随身便能完成绝大多数工作,更可以通过与其他名师进行专业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教育综合改革作为一个涉及教育多维度的创新探索,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教育主政者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唐鑛重点解读了三个创新:第一是管理理念创新,第二是组织结构创新,第三是管理文化创新。
唐鑛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学生、学校之间形成一种事业合伙人的关系,形成背靠背的关系,由教育主管单位提供的信息化、扁平化网络教育平台,实现了“阿米巴模式”。
据了解,“阿米巴模式”是国际上最前沿的管理方式,旨在让每一个小团队主动构建明日愿景和明日考核目标,让“阿米巴”小分队们“天天跳舞”,最终共同分享成就。
“这种创新不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只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扬弃。没有传统的组织,只有传统的思想。”唐鑛始终认为,教育管理离不开互联网精神。
可以预见,互联网下的教育综合改革已经走在了变革的前夜,归根结底,教育者要面对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事情以前教育要做,但是做不了;什么事情我们在教育中一直想改变,但是改变不了,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条件。”袁振国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峰会还发布了新的“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2014年度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动力局长”、“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微创新’成果”,致敬由一线生长出的教育智慧与实践成果。它们的存在与“互联网+教育”有着共同的夙愿:遵循学习规律,捍卫学生权利,开拓教育发展的新纪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