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一定生发于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7-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区域教育改革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课改对助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究竟有何意义与价值?如何通过科学部署、有效推进,实现区域教育的良性发展,促进师生高质量的生命成长?他们,用实践告诉你——

  主持人:李炳亭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

  嘉 宾:

  苏永兴 陕西省宝鸡市教育局局长         田保华 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李泰镇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长   曾应华 贵州省思南县教育局局长

  课改的核心一定是人

  主持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说了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人类的一大步”。今天,这些勇于在本区域里推行改革的教育管理者,就是登上课改月球的人。他们不仅书写了别样的区域教育史,同时也写就了不一样的师生成长心灵史。当许多人还认为课改就是改课时,我们有必要让更多的人明确:课改到底是改什么?

  田保华:教育部要求,我国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管理、课程实施方式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近年来,郑州市按照教育部的总体要求,从市级层面到学校层面,从课程、课堂与评价等方面系统推进改革,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来涵养教育生态。因此,在我们看来,课改本质上就是涵养教育生态。

  苏永兴:宝鸡市于2010年开始新一轮课改,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我们认为,课改有两个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改变课堂生态,即从教知识转为提能力、从师中心改为生中心、从教中心改为学中心;长期目标就是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育人的本真,围绕人的全面成长。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一句话,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曾应华:课改的核心是改人。课改首先是改课堂,当教师不适应时,我们要改教师;当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时,我们还要去改家长,甚至改领导。就像前面两位局长说的,课改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人来改变教育生态。但是,改变教育生态的最终目的仍旧是改变人,改变师生的生命成长方式。

  李泰镇:我认为,课改的目的就是找回原点。因为是朝鲜族自治州,因此,延边州自2000年以来,就与韩国有关于课改的合作,2014年,延边州又携手中国教师报开展区域课改培训,更让我们坚定了通过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区域联动的形式推进课改的决心和信心,也让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课改就是为了回到教育的原点。

  改革是良知更是责任

  主持人:课改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是最难改变的,这也导致区域课改推进工作异常艰难。改革者难做,各位局长究竟为什么要知难而上?

  苏永兴:为什么放着平坦的路不走?我想,这来自于教育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的教育饱受诟病,诟病的核心就是应试教育,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教育大国,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超越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中国的教育多年来更多地屈从于这样的国情,朝着功利化的方向渐行渐远。因此,虽然我们上上下下都在讲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在基层学校,既然有高考,就一门心思奔着高考走,用一句俗语,即“我们过分注重了结果,却忘记了出发的目的”。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教育人,对于这种现实,我们是听之任之、随波逐流,还是应该有所作为?相信你我心中早有定论。

  现阶段,当我们能够做大事的时候,我们就做些大事;当我们只能做些小事的时候,我们就把小事做好。宝鸡市近年来的经验是,一方面不放弃既有教育中好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紧紧抓住课堂,要改的是课堂生态,要做的是立德树人。这其实就是教育原本要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真。

  主持人:您的意思还是要通过改变课堂生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田保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戚业国提过,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把孩子看作人,而是当做机器;二是没有把孩子当孩子,总是拿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套在孩子身上。

  你能想象到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就想退休吗?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只有9岁,但他却说不想上学,想退休,原因是他认为,他的学校生活很不真实。一个家庭的孩子9岁想退休,这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如果一个社会9岁的孩子都不愿意上学,那我们的民族往哪里走?所以,我们改革,就是一定要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学生喜欢上学、喜欢老师,让老师喜欢课堂。学校生活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一个和谐、安全、快乐的教育生态中健康成长。这就是我们区域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理由。

  曾应华:其实,当教育局长风险是很大的,因为作为局长,更多的是抓安全、抓留守儿童、抓招商引资,特别是安全,往往涉及到“帽子”问题。对于我而言,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坚定的课改人,与我个人的经历有关。

  我曾经在学校当过4年教师,然后到行政部门当了两届乡镇党委书记,当我转了一大圈再次回到教育领域时,我发现,多数学生和教师过得仍旧很辛苦,课堂上仍旧是满堂灌。在思南县,每年考上一本的学生有1000多人,但这些人考上大学后就很少再回来,留下来建设家乡的往往是那些“中差生”,也就是说,思南未来的发展需要依靠的正是这些“中差生”。怎样培养他们成才,更好地为家乡服务?惟有课改。只有课改,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成才机会。所以,思南提倡“全人教育”,关注学校、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泰镇:课改艰难,这是所有区域教育管理者共同的感受。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最应该做的,就是通过行政推动去改善区域教育生态,具体路径,就是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区域推动。延边州2014年一年的课改实践下来,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有推动力,没有推动力,课改寸步难行。教育行政部门只要认准了课改方向,就应该坚决推进,至于如何推进,可以因地制宜。

  正确看待局长之难

  主持人:几位局长的讲述,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区域改革不易、局长不易。那么,在你们看来,局长之难、局长之困到底是什么?

  曾应华:我想,许多局长和我一样,最大的担心还是害怕课改最终改掉了分数。如果不搞课改,我在局长位置上5年、10年,思南的高升学率是不会降下来的。但搞课改,至少前期,就可能有成绩波动的风险,这是领导担心的。领导担心了,局长的压力自然就会增大。因此,在这里我也呼吁,教育部应尽快将好的课改理念、评价方式推广开来,让它成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常态,成为对师生评价的核心指标,这样,局长的压力就会消解许多。

  李泰镇:曾局长说的问题确实存在。延边州在区域推进课改之初,我们的总体原则是学校自主申报,专家遴选确定实验校,在最初申报的40多所学校中,最终我们遴选了29所,涉及的高中很少,涉及的初三、高三年级就更少。这说明,在改革之初,大家对改革之于成绩的影响还是有担心的。但经过一年,今年各实验校的成绩,尤其是初中校的成绩说明了,课改不仅没有让成绩滑坡,反而让各个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

  除了这一点,我们在区域推进课改的过程中还有一点体会,即当地教研人员或科研人员的阻力比较大。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通教科研通道,引导教科研人员不断了解课改,进而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助推区域课改。

  田保华:课改推进之初的难,难在人的观念上,许多人不理解,认为你是在做政绩。因此,郑州市在区域推进课改时走的是两步路:行政推进、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是业务局长必须为区域校长和教师提供的专业服务。

  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因此,教育局要做的,就是让校长做得更有尊严,更有成就感,为他们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郑州市给校长提供了两个舞台,一个是学校的常规行政会议,在这个舞台上校长能说业务;另一个是教育局为校长们开设的例行汇报会,在这个舞台上校长能说专长。给校长更多专业、专长的展现舞台,校长在师生心目中的威信无形中就提高了。

  教师一辈子和学生生活在一起,如果生活得不幸福,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很悲哀。因此,教育局要做的,就是帮助教师找回属于他们的职业幸福,要着力解决教师的三个问题:心理认知问题、角色作用问题、专业发展问题。学生是否喜欢这个教师,是教师的职业能力问题,也是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的重要因素。

  苏永兴:改革,最难的往往是队伍和理念问题。一个人,你要让他改变,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首先是理念问题,人们往往容易用老观念去看待新事物,在没有接触新事物之前,就简单否定;第二是能力问题,教师即使接受了这种新理念,他怎样按照新的理念去具体执行,还与他的能力水平有关。

  与延边州情况不同,宝鸡市在区域课改的推进过程中,依托的就是教科研部门的支持和引领,通过行政推动、专家引领、研培驱动、梯次推进,确保宝鸡课改的健康有序进行。

  科学部署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主持人:196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这颗卫星牵动了美国人的神经,促使美国政府立刻开展基础教育全面改革工作。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行政部门的改革决心和科学决策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中,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的关注与部署?

  李泰镇:通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区域课改整体推进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只有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才能科学地推进区域课改顺利进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