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要打破完美主义,不要一刀切。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要严而有度,不能对学生苛求。 儿童的意蕴与率性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于儿童的理解,学术界许多人主张“儿童是哲学家、儿童是艺术家、儿童是梦想家”,我很认同。

  儿童是哲学家,愿意追问。

  有人问皮亚杰:“你为什么那么重视儿童的认知、儿童的道德判断、儿童的逻辑能力呢?”皮亚杰回答:“我研究的是小康德”,即儿童可以提出成人哲学家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儿童有自己的哲学。

  如一些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什么是政治?为什么要有科学家?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不久将有两个我吗?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印第安人不知道疼痛?爸爸和妈妈为什么必须上班?等等。其实以上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这些问题既是个别的问题,也是根源上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有贫富”这个问题,马克思思考了40年得出的结论,到如今还有人提出质疑。所以,上述问题有人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给予回答,结集出版了一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儿童是艺术家,愿意涂鸦。

  正如毕加索说的那样: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喜欢涂涂画画,即使是穷乡僻壤里没有纸、笔、颜料的孩子,也会用一粒石子、一块小砖头或者一小段树枝,在墙壁、路面、沙滩上绘出自己心中的独白、欢乐和忧伤。

  儿童是梦想家。

  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人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同化;梦想是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对话;梦想使儿童进入一个比现实世界更有诗意也更为宏大的世界;儿童生活在梦想的世界,浸润在梦想里,儿童是诗人、艺术家,他们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梦想给了儿童诗意,也给了他们自由;儿童具有梦想的心态,这个心态创造了一个生机盎然、充满人情、人性的世界。

  正是基于对儿童的认识,我到东北师大附小任校长后,提出了“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并积极开展实践。这样可以回应许多历史以及现时代社会及教育发展的需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如何保护天性是很重要的。学生家长对小学教育有许多议论。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一些、健康一些呢?实践证明,需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鼓舞,给予正能量和支持。所以,学校各阶段的发展,都将工作重点放在“解放儿童”上,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人,让儿童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爱。学校的教学论专家王祝辰1936年写了《动的教学法之尝试》一书,提出“儿童有动的本能,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辈从事教育者,应当顺应或者利用儿童的这种自动力”,这正是我们应当思考与继承的思想。原校长陈元晖曾说,中国最早的教育哲学是《中庸》。《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三句话,充分表达了中国教育哲学的特点。因此,“率性教育”的办学理念,核心就是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的教育

  保护天性,要保护儿童愿意探究、愿意想象、好问好动的天性。保护天性需要给学生自由,当然同样需要规范。我的办公室隔壁就是学生教室,一下课,我就会静静地观察学生,发现即使是高年级学生,有的也愿意在地上打滚儿,这对我有所启发——这是孩子的一种释放方式,学校和教师应给予他们这样的空间和环境。

  尊重个性,要尊重差异。过去我们认为齐就是好,走得齐、坐得齐、答得齐、写得齐,总之,齐比不齐好。尤其是在小学、幼儿园,以女教师为主,这个群体有做事认真、追求完美的特征。我认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要打破完美主义,不要一刀切。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都要打破完美主义,要严而有度,不能对学生苛求。东北师大附小有60多年的历史,其重要的积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要做到传承与发展。

  培养社会性,增强创造激情和社会责任感。人,生来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是后天建构的。如何从童年开始,让孩子们愿意生活,喜欢这个世界,相当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民主意识,也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气质。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