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决策与执行的细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基层教育局长是区域教育的领导者,他们所做的工作,既有决策性工作,也有执行性工作。

  教育局长所作的决策,在其工作区域内属于上位决策,而在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中则属于下位执行。在领导区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局长应具备两种能力或影响力:一种是决策力,另一种是执行力,而关注两项工作中的细节,是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决策性工作主要考虑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教育局长要提高决策力,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第一,持续的学习精神。区域教育的发展会不断地受到来自外部的挑战,是否能够有效地回应这些要求与挑战对区域教育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保障教育发展有效地回应外部环境的挑战呢?教育局长要具有持续性学习精神,具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精神。

  第二,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性解决问题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区域教育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之中,解决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管理者推出新的措施与办法,而新措施与新办法的产生以想象力为基础。

  第三,求是的专业精神。教育发展需要遵循其规律,教育局长并不一定必须是教育专业出身,但绝对不能不懂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例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等。遵循教育规律是教育局长求是的专业精神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保障教育决策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

  第四,求真的探究思维。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乱象与假象,如果没有求真的研究思维,教育局长就会犯“对方向错误的决策给予了高效率的执行”的错误。研究性思维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不虚构与捏造事实的求证性思维,同时也是一种以探究、证伪、实验为基础的求真思维。

  执行力是一种完成任务的能力,执行性工作主要考虑应该怎么去做。同样,教育局长要提高执行力,以下因素不容忽视。

  其一,了解教育实践。任何任务的本质都是面向实践形态的,而不是理论与理念形态的。如果教育局长对教育实践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入,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脱离实际瞎指挥的行为。

  其二,及时、客观与正确地评价。为了完成教育决策的任务与目标,教育局长需要不断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教育局长的执行力并不全然表现为自我实践的能力,更多地表现为提升组织高效地完成目标的能力。因此,在教育决策执行与任务完成过程中,教育局长必须按照合理的政策行动标准,对决策执行与任务完成状况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其三,下属的特质及关系。合理的分工是保障任务完成的重要前提,为了保障分工的合理性,教育局长需要对下属的特质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做到知人善任。此外,人际关系管理也是影响执行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做好人际关系管理,也需要了解下属的特质。

  其四,变通的思维。教育实践是由教育管理者、教育对象、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每个因素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教育实践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决策的预期目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产生全局性、根本性与决定性的影响。一旦这种变化发生,如果不能及时对决策方案进行调整,就会导致教育决策与执行的失败。因此,在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局长要拥有变通的思维,在尊重教育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实践变化,为了完成预定教育目标,对改革计划与决策方案进行科学的调整。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