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改革照亮乡村教师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将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推动培训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8月18日,尽管还是暑期,但来自贵州黔东南的乡村幼儿教师小李却已经开启了自己的培训模式。
5天的培训,充实、紧张,李老师累并幸福着,因为自己是“万里挑一”来参加培训的。与以往的培训不同,这次培训是贵州省2015年“国培计划”——3000微小学校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
所谓微小学校,就是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的微小规模学校。在这样的学校,别说培训了,平常就是请个假都难。但在2015年,李老师第一次有机会走出乡村,来到省会城市,来到省城名校,参加这样系统的培训。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甘肃省教育厅也启动了甘肃省2015年“国培计划”——3000微小学校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
……
2015年,“国培计划”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群体——乡村教师。
做好顶层设计 确保按需培训
一不小心,贵州省望谟县坎边乡中心小学老师李廷文就成了新闻焦点。
去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来到正在北师大参加“国培计划”的50位贵州小学骨干语文教师中,与大家亲切交流。李廷文就是这50人中的一员,他是第一次来北京,第一次参加“国培”,第一次近距离与习总书记交谈,紧张激动又高兴。他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记录在笔记本上,尤其是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教育的短板和薄弱在西部地区,要缩短东西部教育差距。
如何缩短东西部教育差距,李廷文深知教师的责任重大,但谁来关注乡村教师的发展?
让他欣喜的是,这个问题得到了关注。
今年6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计划》强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素质,并明确提出“国培计划”从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国培计划”的培训主要对象调整为乡村教师,这就要求对“国培计划”项目设置进行优化调整,创新培训模式,确保乡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日前印发《关于改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我们必须要为乡村教师拿一点干货,做一点实事。”教师工作司负责人不止一次这样说。显然,改革“国培计划”就是这样的“干货”和“实事”。
事实上,改革“国培计划”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仅可以让培训更有效果,更接地气,而且是在探索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为各地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索“路子”。
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只有找准乡村教师发展短板,摸清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这样的培训才是从乡村教师出发的培训。
首先就是项目的变化。改革后的“国培计划”打破了以往各项目相对独立实施的状况,重新明确了项目定位,一体化设计项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由原来的三类项目调整为五类项目,即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送教下乡培训、教师网络研修、乡村教师访名校培训和乡村校园长培训。
其中,置换脱产研修重在打造“干得好、用得上”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实现乡村名师培训乡村教师。送教下乡项目重在专家现场指导,提升校本研修质量,将好课送到乡村学校,实现了乡村教师“足不出校”接受高质量培训。教师网络研修项目重在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将优质资源不断提供给乡村教师,实现教师培训常态化。乡村教师访名校项目重在帮助老少边穷岛乡村教师走进东部及省会中心城市名校,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乡村校园长培训重点提升校园长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能力。
五类项目各有定位,又互相联系,既“请出来”,又“送下去”,既进行短期培训,又进行长期研修,既培训骨干,又用好骨干。
正如一位基层教育局长评价的,这样的项目才接地气,真正体现了“一线名师培训一线教师”的设计。
也正是这样的设计,才让贵州、甘肃等地区像李廷文这样的乡村教师有机会接受更好的培训。
推行混合式培训 促进教师学用结合
“培训见得多了,不就是上课睡觉,下课说笑。”在一些教师看来,传统的培训让人昏昏欲睡,既占用时间,又没什么作用。
而“国培计划”自启动之日起,就一直关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一线实际,着力解决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和实践“两层皮”、学用不一等问题。改革后的“国培计划”更是将提高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作为培训重点,针对乡村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落实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的要求,推动教师参与实践,切实改进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乡村教师培训资源建设,重点建设典型案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加工生成性资源,开发一批贴近乡村教育实际的优质资源。
“以前我也参加过许多培训,大多是专家讲讲,自己抄抄,回到学校,我的教学还是老样子。虽然每次培训都见识了许多东西,但总是感觉不解渴,隔层皮,离教育教学的现实很远。”重庆市黔江区教师潘艳说,“但‘国培’有些不一样,在这里,我们变成了培训的主角。整个培训不再是专家课堂讲授为主,而是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课堂环境,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同伴交流互动,引导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研能力。”
潘艳的感受,吐露了许多参加“国培”教师的心声。而他们的真正“受益”,恰恰来自国家组织实施“国培计划”过程中持续推进培训方式改革、确保培训实效性的结果。
为了让乡村教师“学得好”、“吃得透”、“用得上”,针对乡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很难长期离岗学习,学校规模小、乡村教师身边专家和能手少等突出问题,改革后的“国培计划”一改以往的培训方式,采取短期集中面授、网络跟进研修和课堂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对乡村教师进行2-3年的周期性递进式培训,实现学用结合,持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可以想见,这是提升“国培计划”质量的关键,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难点。为此,《通知》要求各省要拿出统筹解决的整体方案,第一,要把好课程设计关,整合专家资源,指导培训机构设计系统性、长周期培训课程,绝对不能扔给培训机构自行解决。第二,要把好项目申报关,要审核是否真正协同,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第三,要把好过程监管关,集中面授、网络研修和现场实践绝对不能做成三张皮,各管各的,面授由高校承担,网络研修由专业机构承担,现场实践交给学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切实负起指导监管责任。
“只有这样的混合式培训,才能避免‘一站高就虚空,一踏实就刻板’的教师培训弊端,让好的教育理念像根一样扎下去,专业的教学能力像太阳一样升起来。”一位教师进修学院负责人这样说。
打造本土化团队 实现培训常态化
俗语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在教育培训市场也很流行。
但改革后的“国培计划”力图证明,本地的和尚不仅会念经,甚至念得比外来的更好,要让最了解乡村教育的本土专家培训乡村教师,确保培训接地气、有实效。
培训团队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师培训的质量。《通知》对各地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和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都提出了要求。比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家与本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比不低于1:500建立省级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主要承担乡村教师培训的项目设计、课程研制、资源开发、巡回指导、绩效评价等工作,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60%。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者与本地乡村教师比不低于1:30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主要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工作。
“无论是哪个团队,都要重点吸收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目的是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从‘输血’走向‘造血’,真正提升各地培训能力。”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强调。
与此同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完善省级培训专家团队和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管理机制,统一认定,强化激励,细化考核,动态调整。“示范性项目”重点开展省级培训专家团队专项培训,“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置换脱产研修重点培训县级教师培训团队成员。
这样做的结果是培训重心下移,如此一来,培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优质中小学要协同申报国培项目,联合立项,分工负责,协作推进。
一个县域内的教师培训网络就是这样形成的。“国培计划”的实施,有效整合了高等学校及区县优质资源,建立了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了校本研修“偶发、低效”的现状,让乡村教师自主选择最需要的培训,激发参训动力,形成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吴卫东感叹道:“上世纪90年代,我在德国访学期间,亲眼看到他们的菜单式培训,由教育学院提供300个项目,全巴伐利亚州的教师们来选择。作为培训者,当时我就感慨: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有这样人性化的培训?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充分体现参训教师的意志,让他们自由选择?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让教师对培训‘趋之若鹜’?没想到这个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