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桦甸市苏密沟乡红星小学 丁绍辉:教遍青山犹未悔
自1996年成为一名教师起,19年来,丁绍辉将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脚下的青山与可爱的学生,来来回回,十万多里行程见证了他无悔的青春。他说,如果非要定义自己,便只有“用心”二字。如果要谈梦想,他希望成为一个所有孩子都喜欢的班主任。
清晨5点,熹微的晨光悄然划破天际,砬子山硕大的轮廓已隐约可见。
这是吉林省桦甸市苏密沟乡里一座人迹罕至的山。
四围的村民依然熟睡,偶有鸡鸣犬吠打破山下的宁静。这时候,丁绍辉已经简单用过早饭,背上装着教案与学生作业的破旧帆布包,告别妻子,出了家门。
砬子山的另一边,是丁绍辉工作的学校。如果走大路,需要绕30里地。丁绍辉略加思量,还是决定翻过大山。这样的话,他就能赶在第一节课开始前到达学校。如果是冬天,他还要更早一些到,先在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取暖,让孩子们到校时就能感到像家一样的温暖。
这条路,丁绍辉已经走了许多年,也留下了许多印记与记忆。在苏密沟乡里兜兜转转了几十年,丁绍辉说,自己从来没有走出这片土地,也将一路走下去,在这里扎根一辈子。
十万里路云和月
苏密沟乡位于桦甸市南部,横亘其中的龙岗山脉的两条余脉把乡域分成三大沟川。这里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在之前交通并不发达的时候,乡里人来来往往,通常都要翻山越岭。
丁绍辉自1996年成为一名教师的那天起,就注定与这些沟沟壑壑相伴。只是那时候的他还不知道,这一走就是近二十年,行程超过十万里。
因为工作需要,十几年来,丁绍辉先后被调到苏密沟乡的九田、联合、榆树、红星、永兴等多处村小或下设点任教。这些地方与他老家所在地红旗乡大多相距甚远——要么是偏僻的山区,山高路险,交通极为不便;要么是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学校里不过寥寥几名学生。
行路难,对长期工作与生活在这里的人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山路崎岖,丁绍辉常常一个人行走其中,为了早些到校,多数时候还一路小跑。这一路上时不时遇见狐狸,偶尔还碰到过狼。
“怕得很!遇见这些危险动物,只好假装没看见悄悄地走。”丁绍辉说,“有时候在路上一整天也见不到一个人,下班回家,成群的鸟嘎嘎怪叫,听着特别瘆人。”
比这些动物更可怕的是恶劣的天气与环境。夏日里,暑假过后,久无人迹的山路长满了齐人高的蒿草,曾经的路被淹没其中。丁绍辉只好带着一把镰刀,一边砍草一边行路,身上被枝草划伤是司空见惯的事。冬天里,没腿深的积雪布满山沟,气温低到零下20多度,当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学校时,衣服被雪打湿的地方一片一片都结成了壳。而下午返回时,持续下着的雪又掩盖了来时的路,白茫茫一片,根本无路可循,好几次,丁绍辉都在山里迷了路。还有的时候,山上突发泥石流,将原先趟出的路阻断,进退两难的他不得不绕道摸索出一条新路。有一次,因为下雨路滑,他骑着摩托车下山时,一不小心冲进深沟,摔了个人仰马翻,虽然未受重伤,但也着实吓得不轻……
迎着晨曦启程,披星戴月而归,十几年如一日,十万里路云和月,丁绍辉走遍了乡里的条条小道,其中的孤寂与艰辛,恐怕只有那些年年重生的荒草与足下的冰雪知道。只是,丁绍辉从来没觉得难。“农家孩子,吃这点苦实在算不得什么。”他说得轻描淡写,在他看来,比起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比起当教师的那份荣誉感,旁人眼中的艰辛实在微不足道。
因为父亲、姑姑都是教师,在家庭环境的熏染之中,丁绍辉从小便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向往。尽管早已目睹家人早出晚归的辛劳,但在职业高中上学时,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小学教育”这一专业。
23岁那年,丁绍辉终于如愿以偿。“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我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如果有可能,下辈子还要当老师。”丁绍辉说。
既有坚守之心,也有鸿鹄之志
在地处偏远的苏密沟乡,教师从来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神圣职业。许多乡人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将对知识的渴望、对下一代的期盼,尽数托付给学校。而为数不多的教师,自然成了乡里的“香饽饽”。
在丁绍辉看来,正因为肩负了无数乡亲的重托,他并不愿把教书仅仅当作“为了一口饭吃”的工作。尽管由于乡村学校条件简陋、资源匮乏,乡村教师能把国家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教给学生已属不易。
与许多农村学校一样,苏密沟乡里大部分学校极缺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师。1999年,位于全乡海拔最高的大顶子山上的大顶子学校因为缺少体育、音乐教师,学科无法开齐,家长意见很大。无奈之下,学校领导考虑到丁绍辉有“唱歌不跑调、嗓门挺大”的优势,劝说他前往教课。丁绍辉二话没说,一口应承下来。
“小丁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同事们这样说。
不过,虽然懂些音乐和体育方面的知识技能,但丁绍辉在这方面毕竟“初为人师”。为了给孩子们上好每一堂课,在上下班的路上,在茶余饭后,丁绍辉反复琢磨、勤奋练习,从不让自己闲着。那些日子里,山里人经常会听到他“一、二、三、四;稍息、立正”的口令声和不是很标准的男中音。两年下来,因为用嗓过度、声带结节,需要尽快手术,但丁绍辉还是坚持把一学期的工作干完,没有因病请一天假。
比音乐、体育教学挑战更大的是上英语课。在乡村小学,懂英语的教师实在凤毛麟角,这门课程的开设也举步维艰。因为上学时学过英语,丁绍辉被选为全乡仅有的5名英语教师之一,同时在榆树、红星两所村小开展英语教学,还兼任榆树小学的体育教学和九田下设点的英语教学。每周一、三、五到榆树小学上班,周二、周四到红星小学教课,周六、周日还要到九田小学加班。
一周28节课的工作量,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准备大量的教案。那些日子,丁绍辉从来没有在晚上11点前睡过觉。尤其让丁绍辉不敢懈怠的是,他觉得自己的英语水平不过关,倘若单词教错了、读不准岂不是害了孩子?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在月收入只有不足300元的情况下,丁绍辉拿出220元买了一部文曲星。每到夜间,丁绍辉都要花费两个小时跟着文曲星一个词一个词练习发音,因为同时教授三、四、五、六年级的英语,他还要一个年段接着一个年段读下去,这一坚持就是三四年。
“丢了十多年了,对许多英语知识都很生疏,对于英语教学心里完全没底。”丁绍辉说,“但是,我不能因为这个而耽误孩子,必须加强学习。”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抱着“不行先教着”的心态开始教英语,到渐有心得,丁绍辉逐步摸索出一套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激趣——探究——创新——应用”四步教学法。
每堂课前,丁绍辉都会准备大量的电子教案、动画短片等形式多样的内容勾起学生探知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基础性知识;对于自学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丁绍辉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对话表演、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展演。丁绍辉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乡村学校,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热情高涨的学生们不负众望,英语成绩一直非常优秀。
“许多次英语测试,榆树小学的学生考第一,红星小学的学生考第二,一些教师就跟我开玩笑:好歹给我们留点名额嘛。”谈到这些,丁绍辉还有些不好意思。
“英语成绩是个‘实东西’,如果教师没有责任心与韧劲,学生是不可能考出好成绩的。丁老师不求‘现世报’,而是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悄然收获了成绩,这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同为英语教师的同事孙雅芹说。
除了英语教学,丁绍辉还在小学德育、写字教学、电子教案编写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荣获吉林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各一次,桦甸市科研成果奖两次。在他看来,当一名乡村教师,既要有坚守之心,身子要扎根在土地里,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同时也要有鸿鹄之志,不能故步自封,沦为井底之蛙。
“有事儿,找丁老师”
“有事儿,找丁老师!”这句话在丁绍辉工作过的每一个乡村、每一所学校几乎成了口头禅。
新建的校舍里,由于线路安装不便于实际应用,需要改造。这个技术活一般人可不会,这时候,丁绍辉便利用休息时间,爬上爬下,给各个班级改装线路,为学校安装电铃;学校铝合金窗户锁不够保险,如何加固?想不出办法的校长找来丁绍辉,他便用电钻给全校30多个窗户钻眼儿加锁;秋季到来,为了使学生能有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丁绍辉和同事们又在各教室搭炉子,修理所有的烟囱;有时候碰到中午下雨,山路泥泞,老师们回不了家,丁绍辉还会大展厨艺,为同事们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
在多年同事赵德海的眼中,丁绍辉“除了农村种地的各种活计外,还会修鞋、理发,木工、泥瓦匠等一些小活。他烧的菜色、香、味俱全,尤其是刀工娴熟,切的土豆丝、酸菜连一些家庭妇女都夸口称赞……”
红星小学校长陆欣芬提起“能人”丁绍辉,更是掩饰不住赞许,“小丁在学校就是个全才,啥都会!而且他人心眼儿好,啥事也不计较,只要你找他,他绝对有求必应。”
尽管学校教学工作非常繁忙,但丁绍辉从来不会因为抓班级工作而推脱任何人的求助。附近的乡里乡亲听说学校有个能干的丁老师,还会前来求他去家里帮忙处理难题,丁绍辉也每每欣然前往。久而久之,“有求必应”的丁老师在方圆十几里都留下了好名声。
能吃苦、会干活、不计较。充满正能量的丁绍辉用十几年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品质,也感染了周围的许多人。在如今他工作的红星小学,教师队伍空前团结,大家拧成一股绳,校长说,“来了活儿之后大家都像他这么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