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举办了“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4最美乡村教师”公益活动,展现他们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记者徐月仪走进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深入报道了扎根乡村的教师蒋仕发。一年过后,徐月仪仍然难以忘记这位老教师,得知本报记者前往大湖深处采访蒋仕发后,徐月仪回想起一年前采访他的情景,写下了这段内心深处的感动。 他选择留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年54岁的蒋仕发在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的学校里一待就是32年,从1983年他一脚踏进那块闭塞、贫困湖岛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他选择留下,他坚守在这块只有4.8平方公里的湖岛上,不是无奈的选择。有多少次他可以像许多教师一样离开,但他没有。

  他选择留下,是因为他知道,如果大家都走了,孩子们就没人教了。由于交通不便,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岛上识文断字的人少而又少,文盲非常普遍,他不能让年轻的一代重复父辈的故事。

  他选择留下,是因为家长们对他太好了。他们给了他一个家。当时他的经济很困难,结婚时花费的200元钱是家长和同事们一起凑的。家访中,家长的一声“谢谢”让他备受感动,走在路上,家长的一声“蒋老师”让他心满意足。

  他选择留下,是因为他倾心相教的一茬茬学生站在他的肩膀上“飞”出了小岛,飞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寒来暑往,他陪着他心爱的学生们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年。“飞”出去的学生成了教师、校长、工程师、军官,还有的成了个体老板。这个镇上40岁以下的人群中,有近一半的人是他的学生。这些学生们只要回到老子山,就一定会去看望他们的蒋老师。

  他选择留下,是因为他觉得这里的孩子们需要他。从2000年起,他开始从自己不高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资助那些贫困的留守儿童,买书包、购文具,给生活费,已资助近20人。他现在仍然是两个学生的“爱心爸爸”。他说他要对他们负责到底。为了让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更有保障,通过努力,他使农业发展银行在镇上的支行成了孩子们的资助者。

  看到他手扶扶手、两步一个台阶艰难上楼的时候,我说,如果他在能离开的时候选择离开,也许他的腿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但他却爽朗地笑了:“没什么,习惯了。”

  他爱老子山,爱这里淳朴的民风、灵气的孩子、热情的家长、美丽的山水。现在,他还是像以往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在有课的时候,还是手扶楼梯、两步一个台阶地走进教室……

  (作者单位系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