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 王海栓:给总理上了一节常态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一年,在中国教师报团队的引荐下,六道河中学的第一批教师到河北围场天卉中学考察学习,那是王海栓第一次看到高效课堂的样子。听完课与该校的领导座谈,王海栓清楚地记得,自己一连串问了5个问题。回来的火车上,大家没有人休息,一路谈论的都是关于课改的话题,看到教师们这种兴奋的状态,贾利民说:“课改有希望了。”

  “回来后,我就开始照猫画虎,尝试着上新课堂的课。”王海栓说,“记得第一份导学案的编制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好像做梦都在修改导学案。那段时间,很痛苦,一直想尽快突破,但今天回想起来,是满满的幸福感。”

  课改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王海栓说,在学生眼中,只有教师讲才叫上课,只有从教师嘴里说出的话才是正确的。多少年来教师的“独霸”课堂,已经让学生丧失了开口说话的能力,要想改变他们实属不易。

  王海栓的做法是先引燃自我,再点燃学生。她主张,走进学生的精神领地,关注他们的喜好,找到每个人的“燃点”才能准确把握“点燃”的时机和方法。

  王海栓曾经在学生中进行过一次“兴趣爱好”调查,学生们的爱好她都了然于胸。她还经常利用学校提前两分钟候课的时间,与学生聊天,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时的学生是最真实的,几乎每次倾听我都有意外收获。”这些都成为王海栓在教学中点燃学生的“火种”。

  课改后,王海栓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年复一年的教学工作,开始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教学。“过去的课堂只是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里挪到学生的脑袋里,而现在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教师只是一个陪伴者和帮扶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王海栓说,“学习永远都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应该主动地获取,课改其实就是在教育上努力做这种改变。学到知识只是一种传承,而学到能力才是一种发展。我理解的课改就是让学生在改变后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拥有学习的能力,进而拥有创新的能力。”

  王海栓也正在建构自己的语文教学体系。“语文知识只能填充学生的头脑,而通过语文学习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人生哲理,对生活的感悟,才能真正地充实人生。”在王海栓看来,如今,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就是在努力抵达这样的境界。

  爱在细微处

  对于教师成长而言,千里之行,始于课堂。王海栓也一样。

  王海栓的课堪称经典。2013年,在第三届全国高效课堂课博会上,王海栓应邀献课,赢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王海栓还多次受邀到全国各地上公开课。当年有一个与王海栓一起毕业的同学,最初不愿意到六道河中学,如今看到王海栓的成长,也想调到六道河中学“镀金”。

  学生们说:“王老师的课比较随性,我们往往在半玩半学中爱上了她的课。”

  “上王老师的课,不累,不紧张。”

  “喜欢王老师的课,是因为她经常会给我们拓展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

  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到母校看望王海栓,正好碰到她有课,“我跟您一起去教室吧,我想再回班里听您上一节课。”学生说。

  王海栓的课不仅学生喜欢,许多听过她课的同行也很喜欢。几年前,在全县的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外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听了王海栓的公开课,发出这样的感慨:“好遗憾,我的学生生涯怎么没有遇见这样的老师。”

  真正赢得学生喜欢的不仅仅是王海栓的课,更重要的是,她对学生那体现在细微处的爱。

  作为山区学校,留守儿童自然很多,王海栓的班上也一样。家长常年在外对孩子疏于管理,不少孩子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气,有的学生甚至辍学在家。王海栓就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乘公共汽车去家访,有些学生住在深山区不通车,她要徒步走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有些家庭要走访好几次才能把辍学的孩子找回来。”王海栓说。在她的坚持下,几年来班里的学生一个都没少。

  平时,王海栓的办公桌里始终准备着两样东西,一个是生活中必备的药品,一个是各种颜色的线。同学们都说看了这些东西感觉就像在家里,在妈妈身边一样。工作中的王海栓就是这样去帮助、感染和启迪、培养每一个学生。

  王海栓已经送走了许多届毕业生,毕业礼成为她用来联结毕业生和新生的一种方式。王海栓的方式就是让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教室里为刚刚升入初中的学弟学妹们写下自己的寄语。而学习并理解这些寄语便成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这样的方式,王海栓已经坚持了4年。

  采访中,记者试图去发现王海栓工作之外的另一面,但似乎没有。王海栓把工作之外的不少时间都交给了阅读。对她来说,工作就是生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是生活。

  王海栓,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教师,曾获河北省承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