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山县里当初中 何慧艳:巴掌大的地方也能长出梦想
在一个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玉米的地方,她却用自己充满教育智慧的坚守和付出,改变了乡村孩子的未来,让乡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启蒙。她,就是广西马山县里当瑶族乡教师何慧艳。
从2006年至今,何慧艳扎根在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广西马山县里当瑶族乡已经整整9年。里当乡地处大石山区,是广西少数民族贫困乡之一,从高处俯瞰到处是高山深谷,沟壑纵横,大山、陡坡、岩石,就像一道道紧锁的山门,阻塞了瑶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很难想象,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女子,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担起了3个班的英语教学和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
也曾打过退堂鼓
何慧艳选择当教师的理由很简单,“从小学到大学,每一位老师对我都非常好,尤其是小学和初中的老师,所以毕业的时候,我就想当像他们一样的教师”。
机缘巧合,何慧艳成为2006年全国第一批特岗教师中的一员,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了里当乡。
但是,初为人师,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本来安排到小学任教的何慧艳,因为里当初中缺教师,而成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每个学期教3个班,做一个班的班主任,一直到现在。当时,正值“普九”验收,白天上课,晚上赶资料,成为何慧艳的工作常态。
艰苦的环境,远离亲人,语言不通,风俗不同,超负荷的工作……困难,重重的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何慧艳的肩上。她想过逃离,晚上也曾跟同住一个宿舍的特岗教师一起流泪。
但哪怕一个月瘦了7斤,当时只有22岁的何慧艳也没有告诉家人,还是咬着牙坚持,“毕竟是自己的选择,坚持完一个学期吧”。
好不容易熬到春节放假,从里当出发,经停南宁,北上家乡来宾,倒了6次车,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何慧艳才回到日思夜想的老家。
亲朋好友知道情况后,都劝何慧艳在家乡重新找一份工作。同时,来自里当的电话每天响个不停,不少是忧心忡忡的家长打来的,“何老师,我的孩子说你像姐姐一样照顾他,孩子喜欢你,我们都盼着你回来”。
其实,何慧艳又何尝舍得孩子们。春节期间,因为给家长和学生打电话、发短信,何慧艳花了将近400元。
真正让何慧艳下定决心回到学校的,是父亲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学生喜欢,家长信任,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回去,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在来宾,你会有更好的工作,但你的离开会给学生留下创伤,这会是你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自此,何慧艳真正将根扎在了大瑶山。
“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学生渴求了解外面世界的愿望和家长深深的信任与期待,让我能够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每每有人问起坚守的原因,何慧艳总会满怀感恩地回答。
农村孩子更要善于表达,敢于表现
直到现在,初中政治教师说过的一段话仍然影响着何慧艳:“一个人的好不好,主要是看他的品德怎样。如果做人不行,学习再好也没有用。”
做人在前,学习在后。这句话成为何慧艳一直秉持的教育原则。
农村学生有乱丢垃圾、不讲卫生的不良习惯,何慧艳决定改变这个顽疾。她首先对学生说:“我从读书到现在,从来没有乱丢过垃圾,随地吐痰。尽管我穿得很普通,但是我会洗得干干净净。”
何慧艳还邀请学生到她的宿舍,“学生们看到我把宿舍打扫得窗明几净,收拾得整整齐齐,他们自然会跟着学”。
不管做任何事,何慧艳都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农村孩子普遍内敛、害羞,见到陌生人不敢打招呼,即使见到老师都会腼腆地低着头走过,给人以不懂礼貌的感觉。何慧艳每次在路上碰到这样的孩子,都会大声地说:“嘿,你好!”
慢慢地,学生再遇到何慧艳,也会停下脚步跟她打招呼,或者说几句话。“这些本应在小学养成的习惯,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事情,我都要一步步地带着做,但这些孩子真的很懂事,学得很快。”尽管有些工作琐碎、辛苦,但何慧艳毫无怨言。
与习惯养成一样,何慧艳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和沟通。“现代社会要求你不能只是埋头干活,还要求你敢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这样才能得到机会。”
何慧艳根据班级情况或结合各种因素,精心准备每一次班会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恩之心。
在何慧艳的班上,每个星期天晚上是学生们最盼望的时刻,因为有他们最喜欢的主题班会,可以在课上尽情地说,尽情地玩,充分地反思。
今年开学的第一个主题班会,何慧艳给初一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准备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去看望小学老师,送上自己写的一封信,并当面表达感激。
“小学教师教了6年,学生跟他们一定有感情。这些教师如果帮助过他们,就表达感谢;如果曾经给教师带来麻烦,就表达歉意。”何慧艳说,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还让学生学会了表达,懂得了感恩。
不仅是教师,还是家长和保姆
在何慧艳眼中,好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对于每一届学生,何慧艳都要组织两次家长会。而在这所几乎都是留守学生的学校开一次圆满的家长会,是一件困难到近乎无法完成的事情。每次家长会,她至少要提前两个月通知家长。
特别是初三年级的家长会,她努力要求每个学生家长都参加。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如何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及环境,以帮助孩子备考;让家长懂得他们的默默付出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每次联系家长的时候,何慧艳还会耐心嘱咐家长要多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情况,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于外出务工的家长,何慧艳则希望他们每周末给孩子打电话,鼓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学生过生日时,何慧艳会让学生用自己的电话给父母打电话,感谢父母给予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父母的付出。何慧艳还经常主动将学生在校好的表现转达给学生家长,让家长放心。
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真心付出就能有满意的收获。一次父亲节,何慧艳引导学生给父亲写信,但大部分家长都不看,伤透了孩子的心。何慧艳只能一一找家长沟通:“作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尊重他们,在孩子懂得表达爱的时候,父母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
其实,最难改变的还是家长的观念。
当何慧艳费尽心思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时候,不少家长表示不理解,认为送孩子到学校就是学知识的。这时,何慧艳总要苦口婆心地与家长交流:“你们常年在外,比我有更多的社会阅历,肯定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光靠死背知识是不行的!再说了,如果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健康,学习再好,又有什么用!”
家长往往会恍然大悟,慢慢地接受,“只要你觉得对孩子好的,我们都支持!”
“我们不仅是教师,还是家长和保姆。”何慧艳解释说,由于家长不在身边,学生许多习惯的养成要靠教师指导,而这本应是家长的责任;学生都是住宿生,他们生病了,教师会像保姆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学生身体和成长的变化,教师比家长更清楚……
路再难走,也要坚持
先前的里当乡,水、电、路“三不通”,教师年年流失,外地教师更无人愿意长留,家长一个接一个到学校喊:娃崽,跟我去打工!
从2006年开始,随着何慧艳等一批特岗教师的补充,学校师资才相对稳定下来。但是,仍有不少学生面临辍学的困境。
家访,成为帮助更多学生实现求学梦一定要走的路。但在里当,家访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这里,一座山就住着一户人家,山路险陡,路况不熟。每次家访,何慧艳都要步行好几个小时,有时不得不在学生家留宿,第二天再返回。
何慧艳走家串户,除了要把学生找回学校,更多的是想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但她走进瑶民家里,却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
里当世代居住的是土著白山瑶,常年与世隔绝,几乎无人会说普通话。前期,靠学生当翻译;后期,靠咿呀比画,何慧艳硬是在沟通困难的情况下,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情况,给予学生最实在的帮助。
9年来,何慧艳从来没有放弃过家访。每到周末、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她就背着干粮和水,走在僻静的山路上。
除了家访的路,通往学生内心的路同样难走。但何慧艳也从来不放弃任何一个聆听学生心声、与学生沟通的机会。
班上有一个女生小芳,进入青春期后,喜欢上了一个男同学,到了无法自拔的地步,甚至要到男同学家去生活。
知道这件事后,何慧艳先是与学生和风细雨地谈心:“青春期产生恋爱的想法,不是你的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事情,说明你正在长大。”
小芳慢慢理解了,但心里仍有一个朦胧的身影。这时,何慧艳只能用响鼓来敲:“如果你不读书,两三年你就当妈妈了,你的知识并不足以教育你的孩子。如果你走不出里当,再过几年,你的孩子也会是我的学生,你这样的家长怎么配合教育?一代一代就这样下去,那就完了。”
在何慧艳或是和风细雨、或是狂风暴雨的谈话中,不少学生回到了正确的路上。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阶段,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走过来的。”何慧艳如是说。
盼望更多的专业教师走进来
9年,就一个时间概念来讲,何其漫长。但在何慧艳的眼里,时间是以学生的届数来定的,9年里,她送走了三届学生。当有人向何慧艳表达敬意的时候,她总会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给学生更多的健康和快乐,带给家长更多的放心和希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