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诠释“为师之道”—— 激活教师成长动力的密码是创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9月8日,在教育部参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及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座谈会,紧接着来到中南海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特岗教师桑磊形容自己的心情是“超级震撼”:“从大山里‘连滚带爬’来到北京,每一个细胞都很高兴,以前从没当众发言的我有一种‘长大了’的感觉。”

  这样的“震撼感”不只是桑磊一个人的体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们、优秀乡村教师代表们形容,这次来京最大的体会是更深切感受到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承文明。现在,我深深地感觉‘教师’这两个字,沉甸甸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李银环发自内心地说。

  如何诠释沉甸甸的“教师”两个字,作为1500万全国教师的代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优秀乡村教师,其实早已用一言一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师者,以爱育人”

  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前提是什么?

  “得有爱心,有做教师的理想和信念。”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教师李庾南毫不犹豫地回答,这位76岁的“奶奶教师”现在依然在上课,一周7节课,而且还担任班主任。在她看来,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热爱教育,喜欢做教师。

  “教师的一切在于育人,育人从育心开始。”这是李庾南58年从教最大的心得,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不一定考上清华北大才是成功。不管出身如何、个性如何、智力如何、潜能如何,让学生对生活充满信心,让学生的心里有一片阳光,这就是教育的成功。”

  李庾南的眼里没有后进生,只有一个个不同性格的学生。而她认为,教师的价值在于点亮和唤醒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

  与李庾南有同样想法的还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教师王培坚,在他看来,师德是教师的根本,他特别爱讲学生小夏的例子。这个在别人眼中调皮捣乱的学生,在他的发掘和帮助下,作为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技能大赛“影视后期制作”项目的参赛选手,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中荣获一等奖。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教师就是给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王培坚说。

  “师者,创新不竭”

  “激活”教师成长动力的密码是什么?

  唯有创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马连渠乡汉渠学校教师杨再明,自成为化学教师的那天起,就把创新作为自己教学的不懈追求。他积极创造条件,坚持带领学生做书本上出现的每一个实验。更难得的是,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23年,不轻易解答学生的任何一个疑问。

  “不是我告诉你什么原理,原理由你来告诉我。”他经常对学生这么说。他希望学生自己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

  有一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面团发酵的原理,他故意给学生设置难题,如果不加小苏打,如何让“不发酵的面”蒸出蓬松柔软的馒头?学生纷纷尝试利用白醋、酸奶、雪碧、柠檬等食品进行实验,在评比中发现,原来使用酸奶的效果最好。

  问题出现在哪里,创新就诞生在哪里。在李庾南那里,她把发现的问题,化为一个个教育科研课题,深入课堂,深入学生,调查分析,淬炼提高。从“学生自学数学能力及其培养”课题研究开始,如今,“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探究实践已走过37年历程,去年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何谓教书育人?在李庾南看来,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师者,坚守不移”

  这次来京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乡村优秀教师代表,从教时间最长的是李庾南,从教时间最短的是薛艳秋。

  但无论时间长短,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坚守。

  201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薛艳秋,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农村当教师。在她看来,越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人去。获得跆拳道教练等多项证书的她,将自己一系列体育设想在工作的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牛首镇竹条中学一步步变为现实。她组织开展了“趣味运动”“竹竿舞”“课间操舞蹈”等活动,让农村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开朗,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像薛艳秋一样坚守的还有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小学教师桑磊,1985年出生于云南福贡的他,22岁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便志愿到怒江州贡山县捧当乡捧当小学担任特岗教师。8年间,桑磊尽管有机会进城,但他却毅然放弃了。

  还有慎魁元,这个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的帅小伙儿,自愿放弃公务员考试,来到江西省修水县何市镇知青希望小学,年纪轻轻的他,现在已经是一名校长,和6名特岗教师并肩作战,只为让山村孩子不再缺老师。

  “我们来了,乡里的孩子开始回流。”慎魁元笑着告诉记者,今年学校的学生比去年多了几十个。

  “这次来京,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作为乡村教师,我们有责任坚守在那里,共同托起乡村教育明天的太阳。”几名乡村教师代表在座谈会上不约而同地说,回乡后将继续扎根农村、奉献自己的青春与能量,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放飞希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