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学讲”会战
(上接1版)
新沂市第六中学从2007年便率先在新沂地区展开课堂教学改革。任敬华老师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她认为,课改最大的诀窍就是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相互点燃、相互激发。新沂市小湖中学数学教师孙长江也有同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无精打采,“远胜过教师高压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也让教师“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脱出来”。
更为典型的学校行动是徐州高级中学。学校从2012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自主性学习”,成立了以校长秦晓华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三大铁律”(先学后教,温故知新,精讲多练)和“九字方针”(自己做,一起学,教别人)。以年轻的新教师许亚慧为代表的一批教师便在“做学教”模式中崭露头角。
尽管有不少学校选择主动变革,但徐州市大多数学校依然是观望多于行动。
怎么办?陈湘说:“再艰难的蜕变,只要与孩子的未来联系起来,我们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她带着教研团队,走进更多的学校,将自身对“学讲”的理解和感受传递给更多的教师。
市教育局基教处刘勇几年来挖掘了不少课改典型,他表示,这样的改革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让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倍增,特别是主动求变的学校,借助全市“学讲”的春风,不同程度地成为榜样学校。
记者在调研采访中发现,2013年底徐州市整体推进“学讲计划”之前,徐州市11个县(市)、区几乎都有学校课改的主动探索。特别是徐州高级中学、徐州一中等高中校,积极投身其中,调整课堂结构,转变教学关系,实现了课改助推教育质量提升的目的。
新沂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兆友分析认为,许多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有管理水平提升的原因,也有课改实施的效益凸显。但他同时指出,教育人观念转变慢,思想上犯“懒”,整体缺乏更科学的研判,徐州课改要形成齐头并进的势头还有一段路要走。
统一行动还是自由发展?
当一种教学主张成为区域统一思想,难免会引发一场“争战”。县域创新发展,探问均衡路径之“选”。
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副主任彭德正记得,2014年4月17日主持的一场业务校长“学讲”论坛,让他收获不小。来自全区7所中小学的业务校长在论坛上不仅介绍了本校开展“学讲”实践的情况,而且阐述了对“学讲”方式的理解。
那是鼓楼区在贯彻徐州市“学讲计划”过程中,探索“用‘学讲’的方式推进‘学讲’”的其中一项举措。他们希望教育者在“学进去、讲出来”的体验中,领会“学讲”内涵,提高执行能力。
也正是那次论坛,大马路小学副校长杨晶阐释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讲出来”的操作要领,获得了与会专家和校长们的一致好评。
鼓楼区文教体局副局长刘文琪认为,校长是区域整体推进“学讲”的关键。因此,鼓楼区设计了针对校长的月系列活动,每月一专题,参会校长分组汇报,分享行动策略。
实践证明,“学讲方式”不仅适合学生课堂,同样适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校长们在“学讲”体验中,学会了用“学讲”的方式推进“学讲计划”的管理模式。一时间,教师“学进去,讲出来”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各校悄然展开。
与鼓楼区不同的是,泉山区所有学校进入“学讲”改革后,为了让学校由被动应对转变为积极投入,从2014年4月开始,“泉山区‘学讲’校校行活动”拉开序幕。当年9月,“‘学讲’校校行”升格为“‘学讲’学区行”,以学区为单位,展示学区“学讲”推进的阶段性成果。
“这一举措极大地了调动了学区中心校的积极性,给校际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泉山区教研室主任朱晓红统计了一下,29个现场会,历时9个月,7200人次的教师参与进来,“与其说是一场场展示会,不如说是一场场生动的培训会,让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后来,徐州市举行的“‘学讲’县县行”活动,正是受泉山区“‘学讲’校校行”的启示,升级改版而成。由此,全市范围内的区县课改成果展示交流成为常态。
探索区域课改的整体发展,将均衡发展引向内涵提升,徐州市各县(市)、区都努力根据实际情况,做足、做细文章。云龙区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学讲”;沛县、贾汪区实施微课题研究,用科研引领“学讲”;邳州市组建了学区“学讲”研究共同体,促进基层“学讲”交流;睢宁县和铜山区进行教研员、校长、教师“三级培训”,夯实“学讲”理论基础……各地都强化全面推进及推进过程中的指导。
徐州市教研室主任何振国表示,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学讲”,都指向追求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通过“学讲”课堂推动教育质量的均衡,徐州市正在探索一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赢在当下还是放眼未来?
市域层面抓整体教育质量,到底应该抓什么?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角逐,注定徐州“学讲”突围不易。而市级行动“计划”,坚定改革发展之“谋”。
今年6月,徐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运生和局“学讲”办公室的同事们一起,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考验”。
事情源于5月底网上一篇“徐州某校家长集体请愿,要求取消‘围坐学讲’的教学改革”的帖子,在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此帖被广泛传播,引发各路媒体高度关注,由此形成了徐州某中学家长集体“请愿”,要求取消被一些家长称之为“围坐学讲”的所谓“事件”。
万众,是市教育局为加强“学讲计划”推进,特别从基层优秀校长中选调充实到“学讲”办公室的。他告诉记者:“徐州市教育局正式推出‘学讲计划’之前的一年多,一直都在进行广泛的调研。所以,‘学讲计划’不是凭空产生、拍脑袋决定的。”
但现实中,人们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课改的方法之战、理念之争依然存在。而这一旦被媒体过度放大,就可能成为“大事件”。全市推进“学讲”,本就有相当数量的校长、教师存在观望心理,甚至消极执行。网上引爆的“围坐学讲”事件,随即也让教育内部一部分人的思想产生了动摇。
面对这样的“事件”,李运生和他的同事们一方面调查事情原委,针对质疑的家长做好思想工作,一方面再次开展问卷调查,让学习的主体——学生说话,加大专家论证力度,稳定“军心”。
调研显示,80%以上的学生更喜欢“学讲”方式。“学讲”实施以来,市直属学校学生对学校“非常满意率”由47.7%上升到55.5%,高中阶段学生对学校“非常满意率”甚至提高了17.2%。
其实,整个事件,大家将焦点过多地聚焦在“围坐”等技术层面上。“这是‘本末倒置’的思考方式”,铜山区杨屯中学教师李海认为,学习靠体验、成长靠建构,学习小组是体验、交流、建构的基础;开展小组交流与评价是增加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源泉。
徐州一中年级处处长魏全星也表示,“围坐”只是学习的形式,其核心是从教学方式的转变入手,实现课堂教学生态的好转,带动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产生。
记者先后多次走进徐州,走进当地课改学校,学生都表示非常喜欢课改后的学习状态。徐州高级中学一名学生表示,“学进去”让学习充满了动力,“讲出来”使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新沂市小湖中学孙长江还发现,因为课改,学生变了,家长也变了,许多家长不再指责孩子、抱怨学校,而是在惊喜中感恩“学讲”。
李运生表示,“学讲计划”是经过大量的调研、实验、论证才实施的,不仅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同时也获得了大多数家长的支持,个别家长反映的课堂中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恰恰是课改所反对和实施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推动一项改革举措,难免遭遇挫折。张德超曾在2014年初要求,每个徐州教育人都要以“课改是最高的师德”作为从教要求。“允许改革出现错误,但绝不允许不改。”“围坐学讲”事件让徐州课改经历了一次考验,但最终却让全市上下重新审视课改,更加坚定地支持“学讲计划”。
其实,从全国层面来看,徐州的改革策略显得更“温柔”、更开放、更智慧,而且保障和支持措施更多,有相对完善的制度设计和严密的组织保障。李运生介绍说,徐州市已经将“学讲计划”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徐州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一方面增强教育质量管理意识,建立教学管理新常规,着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持续深入推进“学讲”,提高课改实践能力,打造课堂教学升级版……
记者在徐州市教育局看到一组惊人的数据,一年多时间里,该市开展培训3500余次,参训人数16.3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学讲”推进活动1392次,全市中小学教研活动1364次,2014年共设立“学讲”专项市级课题26个……
此外,徐州市还开展“学讲计划”推进工作校长研训班、教学现场研讨会、“学讲计划”县县行,成立“学讲”项目研究工作室,建立“学讲”教研共同体等,各种创举不断涌现。
值得一提的是,由泉山区一个研发团队根据“学讲”巡课需求研发的“智能巡课系统”,实现了PC端与手机端的功能对接,2015年3月在全市推广使用。作为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监测课堂教学状态,达到推动教学行为改变、管控课改风险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手段,“智能巡课系统”在全国教育信息大会上受到众多领导和教育同行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徐州科学高效推进“学讲计划”的一大支撑。
在全市推进“学讲计划”的过程中,教研室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和支持作用。市教研室副主任李秋颖谈起有关“学讲”的工作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一年多来,忙是常态,但忙得有价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