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需要动态管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交流预习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请大家说说,我们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生1:之前学过“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方法是:“弄清楚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步列式解答。”

  师:说得很好。下面,大家预习教材内容,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1. 如果用300元购物,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2. 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师:同学们先看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生2:一套黄色运动服130元,一套粉色运动服148元,一双蓝色运动鞋85元,一双黄色运动鞋108元,一顶黄色帽子16元,一顶蓝色帽子24元。

  生3:商品的价格越高,找回的钱就越少;商品的价格最低,找回的钱就越多。

  生4:我来补充,应该是所带钱一定的前提下,花掉的钱越多,剩下的钱就越少,花掉的钱越少,剩下的钱就越多。

  【点评】在本环节,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然后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以及自学中遇到的困惑。教师设计了“已经学过解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这一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

  互助探究

  (教师出示学习单:1. 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 怎样列式解答;3. 小组交流“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对例题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又该怎样解决这类问题呢?

  生1: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要想剩下的钱最多,就得买最便宜的运动服和运动鞋,所以要买130元的运动服和85元的运动鞋。买3顶帽子,要想找回的钱最少,就得买最贵的24元的帽子。这两道题我都是从问题开始思考的。

  生2: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就等于剩下的钱。因此,我们可以先算用了多少钱,再算剩下多少钱。

  生3:我有一个问题,这道题目如果从条件入手的话,是没法解决的。

  师:为什么呢?

  生3:条件是“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但运动服和运动鞋都有两种,如果不看问题,根本不知道该怎样选择。

  师:你的想法非常有价值。其他同学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大家就开始尝试解题吧。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小对子间交流解答过程,教师指定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方法)

  生1:我来解答第一题。130+85=215(元)。

  生2:你的算法有问题,你只算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的价钱,没算剩下多少钱。

  生1:你说得对,我修改一下:300-215=85(元)。

  生2:这样就对了。你的错因是没理解题意,要仔细分析问题,从问题去思考。

  生3:我来解答第二题。100÷3=33(元)。

  生4:我觉得你这道题也有问题,你说说用100除以3是什么意思呢?

  生3:我好像理解错了,我这样只能算出买3顶帽子,每顶最多多少钱。

  生4:你这道题虽然考虑了问题,但是数量关系没有搞清楚,你能再算一遍吗?

  生3:24×3=72(元),100-72=28(元)。

  师:这两位同学第一遍都做错了,但是他们重新思考后,都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大家思考一下,计算这类题目的诀窍是什么?

  生5:先从问题想起,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再分步列式解答。这是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大家还有补充的吗?

  生6:我们小组的结论和你们差不多,但我们还要提醒大家,一定要弄清楚题目中每个条件的含义。

  【点评】学生的质疑和对话让整个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各组之间、交流深入、组织有序。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探索出“从问题入手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自由的、行动是自由的、表达是自由的,教师也注重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巩固提高

  师: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能够理解从问题入手的思路了,那么,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

  (教师出示检测问题:桃树有52棵,梨树有3行,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生1:老师,这道题不能解答,少了一个条件。

  生2:我们只知道梨树有3行,但不知道每行有多少棵。

  生3:所以我们应该补充一个条件,只有知道了梨树每行有多少棵,才能算出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生4:但是不能超过52棵,不然桃树就没有梨树多了!

  师:那你们说说,这个题目应该怎样完善呢?

  生5:用52除以3确定每行梨树数量的范围。52除以3等于17余1,所以每行最多17棵梨树。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不仅要会从问题出发寻找条件、分析条件,也要在条件不够时创造条件。而且,创造的条件也是有“条件”的。

  (其余检测问题略)

  【点评】教师出示了一些不同难度的变式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释疑解答完成限时检测,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检查学生学习状况。学生在自主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问题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当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开展学习时,他们会爆发出无限的潜能与精彩,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1:做题时要注意读懂题意,我经常因为没仔细读题而做错题。

  生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三个:一是看清题目中每个条件的含义,二是看清数量关系,三是分步列式解答。

  生3:不要忘了写单位名称!

  生4:每道题目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我们原来学习的是“从条件出发去思考”,今天学习的是“从问题出发的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仔细读题,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正确的思考方式。

  ……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同学们掌握得都非常好。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段话:解决问题很简单,问题想起算一算,数量关系题中见,先求什么是关键。

  【点评】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精心设计学习单,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总结知识要点、归纳解题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反思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堂课突出了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要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根据已知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预习单,有助于他们带着想法、带着思考、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四步二环”的课堂模式,四步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巩固提高、总结归纳,二环即每个步骤中有两个环节,一个是交流、一个是汇报。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在这堂课上,学生的检测问题并没有完全完成,他们交流、汇报、补充、质疑、互助所占的时间非常多,再加上课堂上的一些即时生成,都“挤占”了原本的预设时间。但我认为,这堂课仍是比较成功的,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动心”。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完全由教师说了算,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随时作出适当调整,这才是动态的课堂管理策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