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预约的精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09-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你们认为科技发展了好不好?你们认为人类是地球上的高级动物吗?”

  这样的“终极性”问题是在今年春季的博物学启蒙课程中,学生萱萱提出来的。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一部著作:《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这是一本不好读懂的书,学生们没有读过,但他们却在讨论。

  学生们的回答很有意思,超出我的想象:

  妍妍认为人类现在看上去比其它动物厉害,是因为依赖了科技。如果把人类扔到野外,没有任何辅助生存的工具,人类可能远不如其它动物那么适应环境,甚至无法生存。

  品赫认为,就情商而言,人类还是高级的,而在智商上,人类未必比某些动物高级。

  博凌的回答耐人寻味,他把这个问题放到了历史长河里思考。

  他问萱萱:“这个问题是问过去,问现在,还是问未来?”

  萱萱想了想说:“现在。”

  博凌说:“现在人类算得上是高级动物。在人类没出现的时候,每个时代都存在高级动物,比如草履虫、恐龙……但是,宇宙这么大,说不准还有比人类更高级的物种,只是我们还没发现而已。”

  课堂上,学生们认真思考并尝试给出自己的回答。面对以上答案,我们不得不惊叹学生们的视角和眼界。

  关于第一个问题,起初学生们一时陷入沉默,然后渐渐地建构了自己的观点。品赫的发言尤为精彩:“我认为科技本身没有问题,关键是人类用错了地方。如果我们把科技成果仅用于改善基本生存的问题上,这是可以的。但是现在人类借助科技发展进行掠夺、破坏,毁灭自然,这是人类的错,不是科技本身的错。”

  学生们用他们的眼光,捕捉到了人类有史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对自然造成的巨大伤害。他们或许隐隐地感觉到人类并非是一个有道德的物种。而这才是人类道德觉醒的开始呀!

  在这门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惊喜。我深切地感觉到,我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神秘的精神管道,我们相互分享、促进,共同感受着自然万物的神奇,感受着自然赐予我们的种种美好。

  往后的课程中,我引导学生们观察身边熟悉但常常被忽略的植物。比如,我组织学生寻找叶子,然后让学生们制作不同形式的树叶剪贴画。学生们在动手寻找和制作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为了培养学生们连续观察的意识和思考的习惯,我让学生在学校或小区附近寻找一棵小树并交朋友,侧重观察小树树叶的变化并做自然笔记。利用假期出行的机会,让学生们观察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的同一种树木,收集叶子,做好记录,在开学后的交流中,集中分享受到的启发。

  学生们从树叶的变化中逐步感悟到生命的气息,部分学生形成了自觉观察的意识,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共生共栖”课程打下了基础。

  学习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回顾几年的课程教学过程,我对“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一棵树”的浪漫加深了理解。通过阶段性观察和小组互助式学习方式的引导,学生们的探究热情被激发出来,辅以各类经典自然科普读物的阅读,学生们的“小宇宙”爆发了,展现出无限精彩。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