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集团化管理创活力聚特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5-10-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新安县幼教中心借此“东风”,勇于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坚持公益普惠,将优质教育辐射到县城及6个乡镇、180个行政自然村,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惠及了4000多名农村幼儿,走出了一条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倍增的新路,当之无愧成为“河南教育名片”。其经验启示体现在以下几点:

  明确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成为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必须发挥其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新安县首先得益于国家实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试点项目,在园舍建设和设施方面获得基本保障。其次,新安县幼教的发展是当地政府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的硕果。县教育局支持县实验幼儿园探索集团化办园,激发办园活力,盘活各种资源,提升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避免了幼儿园的“空壳化”,并在管理体制方面出经验、出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央财政扶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效能。

  坚持公益普惠是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原则保障。我国城乡普惠性资源短缺,农村地区尤其突出。新安县实验幼儿园作为全县唯一的全日制公办园,又是省级示范园,对于当地农村学前教育发挥着引领、辐射作用。为此,新安幼教中心以县实验幼儿园为龙头,统领乡镇幼儿园,公办民办并举,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在集团化管理过程中,幼教中心优化配置学前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高举公益普惠大旗,农村家长承担百余元保教费,就能让“乡下娃娃”接受与县城孩子一样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农村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切实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机制是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健全机制”,“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如何保障幼教集团运行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不同办园主体的积极性?新安幼教集团中心立足县域实际,在办园体制方面,探索中心直办园、中心托管园、中心指导园三种合作形式;在管理体制方面,提出发展规划、经费管理、教师调配、业务指导、质量评估和资源共享的“六统一、六创优”。虽是集团化管理,但在保教活动中,鼓励各园“一园一品、凝聚特色、彰显亮点”,提升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