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平:天助自助者
2011年,在周围人不解的目光中,付小平考取了河南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统招研究生。那一年,他已经44岁了。3年后,他如愿拿到硕士文凭。
学习,对付小平而言,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从进修本科文凭,参加在职研究生班,直到获得正式的硕士文凭。强大的学习力,让他的办学更具智慧,也让他超越局限,站在更高的视角上思考职业教育。
对学习的注重,或许有童年经历的影响。付小平家里兄弟姊妹9人,他排行第八。父亲年轻时在劳动中失去了右手,只能用一只手独力撑起全家的生活。父亲很要强,至今深印在付小平脑海中的一幕是,父亲到井口打水,单手拽起一截井绳,缠在没手的右臂上,再继续用力拽,再缠,直到把水桶拽上来。
更让付小平感念的是,生活如此艰辛,父亲仍勉力供孩子读书,在知识荒芜的年代,他们兄妹多人都读到中学毕业。读过私塾的父亲对《四书》烂熟于心,常逐字逐句给孩子们讲解。
这样的经历,奠定了付小平对学习、对知识近乎信仰般的尊重。艰辛的童年,也磨炼了他的自强与坚忍。从上中学起,小小年纪的他就知道,没有钱该如何找人借钱。每到放假,他要去打零工挣钱,减轻家里负担,也让自己继续上学。
这些习惯与性格,都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付小平今天在新安职高的办学。
作为职校的校长,要比普通中学校长面临更多的困难,有时候是内外交困,但从付小平口中,很少听他说一个“难”字。“困难来了,我有信心去克服,我的意志是很坚强的。”这句话,他说得格外抑扬顿挫。
这些年来,回顾新安职高的发展历程,这里似乎格外受青睐,也总能得到更多机会。实际上,机遇不会平白无故降临。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付小平对困难的态度,因为迎难而上,最后,困难往往变成了机遇。
诚然,在中国,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既要是教育家,又要是外交家、社会活动家。但是,付小平也深知“救急不救穷”的道理。“一所学校的形象和地位,不是靠领导扶持出来的,也不是靠宣传出来的,必须要靠自己去争取。”他说。
说到底,“天助自助者”!从付小平身上,记者看到了他的好学与勤奋,他爱读书,好习惯至今不变,写得一手让老师们叹服的好文章。他懂得宽容,对学生、老师好,让他们在学校有安全感,领导班子里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能和谐共事。他律己甚严,常告诫自己,人品不能有短板,学识必须有自己的强项,言必信,行必果,让老师信服。
这样一些成功的基因,让他在困难面前,多了一些从容和自信。学哲学出身的他也深知,要干事,要改革,必然会遇到更多困难,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困难未必就是坏事。
21年的职教生涯里,有低谷,也有高峰,一路走来,是何感受?面对记者的问题,付小平淡然地说:“因为有挑战性,幸福感才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