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就是废话,别拉上文学玩梗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新闻回放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三人行,必有三人。”“但凡有一点意义也不至于一点意义都没有。”近日,说了等于啥也没说的“废话文学”在互联网空间火了,弹幕、聊天群、评论区……“废话”四处弥漫,网友们甚至还办了一场“废话文学大赛”。
主持人语
基于废话梗的“废话文学”火了,“废话文学”仅仅是又一拨的网友自娱吗?作为“网生代”的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这莫名其妙火起来的废话?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三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思考,既有“废话文学”应适可而止、合乎时宜地倡导,亦有对废话贴上文学标签玩梗的批评,还有对“废话文学”这一网络亚文化生成原因的反思。就年轻一代的自我认知与成长而言,对互联网的泛娱乐化保持清醒与疏离,显然十分必要。
“废话文学”不过是堆砌废话、搞怪娱乐而已,和文学八竿子打不着。玩梗者扯上鲁迅先生散文《秋夜》中“我家后院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个句子来说事,也只是附会穿凿,不可当真。这个句子之所以被认为是文学表达,在于它深沉地融入了鲁迅先生的悲悯与失望,是文学修辞语境中的独特呈现,可不是什么“废话文学”。
同样的例子,我们在捷克作家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中也能看到,“从门到窗是七步,从窗到门是七步”,同义反复的句子展现了残暴的法西斯对于自由的囚禁及作家大无畏的斗志。文字背后有灵魂,文字背后有情怀,文字背后有力量,这才是文学。反观“废话文学”,纯为博人眼球罢了,第一次看到或许会新奇和有趣,但多看几句之后只会觉得无聊甚至无语,所以,权当它是刷屏时猛然闯入的段子,一笑了之,入眼不入心最好。
无论是“凡尔赛文学”还是“废话文学”,网友们热衷于拉低文学的门槛,把并非文学的表达硬扯到文学之下,本质上体现了网络亚文化对于严肃文化的消解,为了追逐娱乐、刺激,不顾一切地解构、玩梗。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和心态之下,所有的网络文字皆可贴上“文学”标签,但实际上却无半点文学性,只是某种文字游戏。偶尔来点废话接龙,互相取乐,并无不可,只是这一波又一波的并非文学的“文学”总在网络空间游来荡去,甚至还获得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于培育健康的互联网文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没有营养的“废话文学”只会加剧思想的空洞,年轻人若沉溺于低层次甚至低俗化的狂欢,只会带来虚假的快乐和灵魂的孤独,别无其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