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文化故事”里的育人哲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晋江一中“文化故事”系列丛书《石鼓山的故事》

    “文化故事”是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晋江一中”)大力践行立德树人的又一张“名片”。2009年以来,晋江一中以“文化故事”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之一,让“文化故事”从讲述走向课程化,又从课程化进入对工作、学习、生活的体验式、感悟式故事撰写,营造了校园文化氛围。

    晋江一中推行的“文化故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三会三自”“三会三高”成长目标的达成。“三会三自”,即初中生“会做人、善自主,会学习、讲自觉,会生活、懂自理”;“三会三高”,即高中生“会做人、高素质,会学习、高质量,会生活、高品位”。

    晋江一中推行的“文化故事”,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三问三解”“三进三出”教学目标的达成。“三问三解”涵盖教学全过程,即教师的备课、上课、练习、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强调对知识(现象、道理、规律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讨论和追问,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意义与价值”;“三进三出”指向教学评价,即对教师的评价要“看起点、比进步、论贡献”,使学生在成长成才方面做到“低进中出,中进高出,高进优出”。

    晋江一中推行的“文化故事”,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五校五园”发展目标的达成。“五校”即理念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引校、特色强校,“五园”即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

    晋江一中推行的“文化故事”,是“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的生动实践。它与“学生第一”的核心办学理念、“学科哲学”的办学实践以及年级梯度素养目标是一个互相衔接、互相嵌入、互相印证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富有晋江一中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第一”视角下的“文化故事”

    校园“文化故事”是对校园生活及教学相长感人事迹的真实记录,是真实、原生态、具有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第一”视角去审视“文化故事”,“学生第一”赋予了“文化故事”更丰富的外延与内涵,而“文化故事”的有序开展又彰显、促进了“学生第一”核心办学理念的落地。

    晋江一中在初中一年级大力开展的“书房的故事”和“家风的故事”,即是学校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品质摆在首位的有力证明。

    2014年,晋江一中发起设立“家庭书房”倡议,倡导师生深度阅读、思考、表达,把教育文化推向社会家庭,让学生和家长共建“家庭书房”,以书香营建家教家风。为此,学校构想了“建、创、享、传”活动程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书房的故事”活动。

    “建”:一张书桌、一个书架、一盏台灯、一批藏书,给家庭建一座知识库。学校通过印发《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组织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和学生阐明书房建设的意义:不比居室大小、不论藏书多少,只要一间静室、只为一种习惯、只求一份涵养。于是,一个个书房的建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调到丰富、从杂乱无章到洁净有序……

    “创”:书房命名、书房诠释、书房格言、书房故事,以家庭特色创阅读与生活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家庭风格和书房特点来为自己的书房取名,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解读,并且蕴含着家庭成员的言语交流和思想碰撞,由此有了许许多多鲜活的生活故事。

    “享”:品享经典、分享体会、乐享真知、共享书香,以书香氛围共享家和家亲。学校鼓励亲子共读,学生与家人共同分享书香,记录阅读交流。这既可以从经典中得到情感的愉悦和享受,引起哲理上的思考和进步,又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深入交流想法感悟、和谐家庭关系。

    “传”:传递薪火、传承家风、传衍德善、传经送宝,以家风影响子女及社会环境。学校开展“我的书房,我的故事”活动,主题班会课学生讲述书房故事,家长会家长代表讲述亲子共读故事,书香家风故事的传播,产生涟漪效应。“多做书虫,少做网虫”使家庭有了“文化闹钟”,时时提醒着家庭成员该闻闻书香了;以书房为平台、以阅读为目标、以故事为载体,让良好习惯不断培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扬,让优良家风代代相承,让珍贵经验继续传送。

    “学科哲学”视角下的“文化故事”

    晋江一中把“文化故事”引进课堂,倡导师生在课堂中讲述学科名人故事、学科哲理故事和学科问题故事,挖掘学科教材资源,结合文本中“大家”的故事,编成课本剧,通过课本剧赛演,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崇敬天才、成为人才。

    学校着力引导师生从故事中定位核心概念,进行问题思辨和教学建构。课堂援引“文化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与问题教学接轨,成为思考的对象,用哲学思想驾驭,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情趣、理趣。

    参与了高二年级“学科的故事”实践活动后,高中2020届学生曾真芳在撰写的“文化故事”《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中写道:“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信仰的坚定,渗透在地理中,一点一滴,都是浓缩的精华,在我们的日常实践中,向我们缓缓讲述着这片土地的绚烂。走进地理、走进生活,学习将其应用于实践活动,心里怀揣着大梦想,在日常生活中积蓄力量。那方广阔无垠的深蓝色的天空,便是知识遨游的天堂。人们立足土壤,扎根脚下的这块土地,却遥望着天空的渺茫。”

    晋江一中的“学科哲学”还体现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而综合实践课程正是“文化故事”开展的重要载体。例如“石鼓景园”故事,以综合实践课程开展,融合了“学生第一”和“学科哲学”的理念,是建设百年名校的奠基工程。

    “石鼓景园”的课程目标是:从“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出发,培育学生爱国、爱乡、爱校的情感;从建设“书香校园”和“绿色校园”出发,更好地实施综合实践课程;从丰富学校文化生活出发,探索有效的美育方法,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该课程的大纲系学校发布的《“石鼓景园”文化作品征集活动方案》,包括了《诗文征稿启事》《手绘明信片征稿启事》《服装设计作品征稿启事》《摄影作品征稿启事》。该课程在“学科哲学”理念下,实行“全员参与、形式多样、校本建构”。

    学校收到了许多各类优秀作品,讲述、积累了晋江一中的“文化故事”。如高中2017届学生陈粤银撰写了诗作《听雨亭》,全文照录如下:“亭台楼上,/两三点雨沾几许露蕊沁素衣,/七八个人书几多文章表鸿志。/少年辞狂,/何以宣志弄文开张,/纸上谈兵沙场点将。/乐居于此,/词白言荒,堪笔论古今,/了罢歇文房,三分懂七分盲。/不知我者嘲笑我等太轻狂,/又何妨?凭栏听雨过,声声达莽苍,/整顿衣裳,再泼墨洒豪情,/时代枯荣俱凭我辈撰兴亡!”

    晋江一中还创设“五店市寻根”“万达哲学”等综合课程,引导学生以全科的视野去阅读、思考、表达,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养梯度”视角下的“文化故事”

    “文化故事”以综合实践课程的形式开展,以“素养梯度”来设计综合实践课程,这是晋江一中推行“文化故事”的创举。如今,学校构建了素养梯度目标“文化故事”课程体系,让师生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的平台。如此一来,讲述“文化故事”就形成了传统,“故事文化”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我和大楼”的“文化故事”,便是以课程“大楼命名”展开的。该课程设定的目标与意义是:实现知识学习与精神成长的生活化和本土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写作的资源与题材。该课程按梯度素养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分3个阶段:关于给大楼取名的思考与讨论,楼名的解读;不同形式的活动、体验、交流;写作实践与评价,编辑出版《我和大楼的故事》。

    同时,该课程的延伸活动注重学生的发展性与成长性,其内容有:1.设立大楼格言墙,每周一条原创格言。2.设立大楼投稿箱,征集师生的楼格言、楼记、楼故事等。3.楼与楼的交流活动:(1)大楼代表建言大会;(2)大楼楼主百家论坛,主题为“班风与楼风”;(3)考试季大楼年段学习交流会;(4)思本楼、思源楼迎新会;(5)节假日大楼代表联欢会;(6)“我和大楼”故事会。

    高中2015级学生丁灵杉在《攀登》一文中写道:“高中部的教学楼名为‘慎思楼’。被赋予了生命的它,就如同一座知识的宝塔。我每天登阶,每天都在攀登,不断抵达新的高度。‘慎思’就是要谨慎地思考、深刻地思考、多角度地思考。”

    从“梯度素养”视角审视,“文化故事”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一切遵从教育规律、服务学生成长的故事都可以讲述。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居家守学期间,举办了“疫情防控期间,创造美好的家庭生活——我为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等;2021年,学校开展“叩响历史的回声”家史校本课程活动,出版了《学党史·访家史》,让学生从祖辈和父辈的生活中思考党史的投影及影响……

    目前,晋江一中已编辑、出版了《班风的故事》《家风的故事》《晋江人的故事》《我的书房故事》《我和大楼的故事》丛书。2013年,学校立项的国家教育部门子课题“以文化故事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顺利结题,被评为优秀等级;关于学校“文化故事”的论文和报道见诸《中国德育》《中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文化故事”展馆成为泉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8年—2020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