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了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坚持伟大斗争,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共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梦想的极端重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是一个由自在、自觉到自为的渐进发展的动态过程。自古以来,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与其他民族保持着密切交往,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近代各种社会危机不断强化着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驱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自在走向自觉。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加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特别是以立法形式从根本上深化了民族平等与集体意识,随着制度和法律的不断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趋成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层面的共同有机构成,是中华民族整体认可的价值共识。尤其在文化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顺应了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基因。各民族间多元文化的整合与融汇,依托于民族交往与交融,主要通过文化包容的方式,兼收并蓄各种民族文化,使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感和价值认同感在中华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中得到提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新时代条件下,要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深刻理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总“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某一个民族的强国梦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复兴梦,必须实现各民族共同奋斗、共享繁荣。首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内部的高度认同感,引导各民族自觉维系民族共同体的稳定发展,通过整合中华民族内部差异,强化各族人民的相互认同,使各族人民自觉遵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部规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本支撑。其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不断团结聚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内部力量,通过在民族心理上形塑相似的情感、规范和目标,形成具有共性特征的价值观念与文化信仰,加快推动各族人民产生维护民族共同利益的认识自觉与行为自觉,形成对国家民族的整体向心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强化心理共识。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内部对共同目标的认知,将集体的需要和意愿转化为个人的价值取向,升华为共同的奋斗目标,为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迈进注入更大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利益共同体,利益是促进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因素之一,要自觉维护好中华民族整体的共同利益,使各族人民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只有民族团结才能保证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与社会发展的行稳致远,这也是形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一方面,要基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悠久历史文化和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进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促进各族人民自觉维护中华民族集体荣誉与集体利益。另一方面,要坚持在共同体内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反对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要深入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内具的高度统一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民族团结的根基,同时以民族团结的发展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二者在循环往复中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民族向心力。
(作者系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重庆交通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