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算好民办园转普这笔“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年地租约200万元,政府直接免掉了。”“我园保教费原为2600元,转为普惠性民办园后只收1170元,中间差的1430元由南京市和鼓楼区补给……”在南京科睿幼儿园,记者跟着园长郑梅的思路边记录边计算,感受着民办园转普后实实在在的利好。

    今年,中央财政下达2021年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198.4亿元,较2020年增加10亿元,继续支持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并提出重点改善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

    从中央到地方,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发展关系到社会各界,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成了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这背后,需要算好的是一笔投入账、发展账,更是人心账。

    投入高了,收费低了

    政府决策彰显科学性

    2018年,浙江省瑞安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不高。为完成国家要求的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政府在发展公办园的同时,把目光聚焦到了民办园转普。

    “基于民办园可接受、公共财政可承受、老百姓得实惠、补助政策科学合理可持续等原则,2019年以来,我市积极认定优质普惠性民办园为公益性幼儿园。”瑞安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夏盛良说。截至目前,该市共有30所省一级、二级民办园转成公益园,约9800名幼儿享受到了与公办园同等的教育服务。

    账,往往需要精打细算。按当时的办园成本测算,公益园收费过高则家长不满,政府投入太大则财政紧张,若投入和收费不足,幼儿园又难以生存。推动民办园转普,既要实现财政投入、收费标准及办园成本三者间的动态平衡,又要促进普惠性民办园高质量发展,这就迫切需要科学的决策。

    实施公益园模式后,幼儿园保教费大幅下降。拿瑞安市主城区二级民办园来说,保教费由此前的生均每月2000元降至670元。2021年上半年,瑞安市已为群众减负2000万元,为此政府投入了3919万元。此举有效破解了适龄幼儿“入园贵,入好园更贵”的问题。

    民办园转普后,地方政府在对收费进行限定的同时,普遍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

    以北京市为例,市级财政向普惠性幼儿园提供生均定额补助、扩学位补助、租金补助等。各区在此基础上,积极制订区级方案,依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深化。朝阳区将北京市每生每月1000元的生均财政定额补助,根据办园质量再给予每生每月400—700元补助;将北京市每生1万元的新建普惠性民办园一次性扩学位补助,再增加每生500元补助;对通过租赁场地扩大学位的,将每天每平方米5元的市级租赁场地补贴,再增加每天每平方米2元。

    正是各级政府明确投入责任,探索成本分担机制,才保障了普惠性民办园的规范发展。

    奖补多了,困难少了

    园所发展步入快车道

    “收到政府下发的扶持资金后,我园环境有了极大改变,孩子们在园更加快乐,十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天山幼儿园园长刘园园说。

    天山幼儿园用扶持资金,在每个教室里都增添了多媒体设备,配备了安吉游戏材料,这是普惠性民办园在地方政府扶持下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大奖励力度、丰富补给项目,坚持“一园一案”“一事一议”原则,为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让幼儿园“干劲”更足。

    威海市文登区设置了建设改造补助,对新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及扩建幼儿园,按班级数给予每班一次性补助2万元;对10万元以上大型修缮项目,按工程结算审价金额给予30%的补助,有力提升了办园条件。

    毗邻文登区北部的环翠区,对普惠性民办园人员经费加大了补助力度,不仅按当年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1.9倍承担10%的非公办教师人员经费,且比例逐年提升到50%,还对安保人员费用根据实际配备人数给予30%的补助。

    那么,面对幼儿园的不同情况,政府如何让奖补更加精准?

    综合办园成本等因素,青岛市崂山区对普惠性民办园按照A—E五个等级进行补助,分别是A级4800元、B级4200元、C级3600元、D级3000元、E级2400元;对高收费高成本转型的小区配套普惠性民办园,按照每年1万元和每年1.2万元的标准拨付生均定额补助。这种分类定级的补助方式,有效支持了幼儿园的长远健康发展。

    济南市为鼓励普惠性民办园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对于首次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市级一类园的普惠性民办园,分别按照10万元和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事实上,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在确定补助等级时,直指幼儿园质量分类、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等关键要素,切实激发了普惠性民办园规范优质发展的内生动力。

    保障强了,人心聚了

    教师成长更加有底气

    一直以来,师资问题都是民办园发展的痛点。如何保证优秀教师愿意来、成长快、留得住?关键还是要靠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金的合理利用。

    针对学前教育师资紧张、岗位编制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瑞安市将全市部门整合后的编制优先考虑学前教育,并通过“县管校聘”盘活中小学教师闲置编制,近3年共增加学前教育编制80人,新招聘学前教育优秀大学毕业生45人。

    同时,瑞安市对省一级、二级公益园按每班30人的标准分别给予每人2000元和1350元的补助,教师年均工资从5万元分别提升至9.04万元、7.91万元,并为教师足额缴纳“五险一金”。

    嘉兴市也规定,生均定额补助的80%必须用于幼儿教师工资福利、“五险一金”,20%用于幼儿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素质提升。

    威海市环翠区每年设立专项培训经费30万元,将普惠性民办园保教人员纳入全员培训,要求幼儿园每年将生均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开展分层次、专题化、系列化的教师职后培训。

    “我区通过把好新进教师准入关、无证教师培训关及督导考核奖励关,不断提升全区专任教师持证率,致力于进一步提高保教人员素质,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环翠区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李成林说。

    “在政府扶持下转为普惠性民办园后,没有了房租压力和所谓的‘利润空间’,幼儿园收到的资金绝大部分用于教师工资。”南京科睿幼儿园园长郑梅感慨道,现在园里中层干部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教师得以安心工作、潜心从教,家长满意度也大大提升了。

    过去,许多家长只认公办园,而不信任民办园。现在,普惠性民办园成了更多家长的主动选择。家长态度的转变充分表明,推动民办园转普是在算一笔关于人心的大账。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