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开出药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赣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主旋律,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创新为抓手,为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开好药方,增强服务地方基础教育能力。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需求,坚持“服务地方、强化特色、注重内涵”的原则,将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与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适应的本科专业体系。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组织本科专业参加全省专业综合评价,运用专业综合评价结果,将其作为专业结构调整的依据。

    大力建设一流专业。一是以专业集群为抓手。启动专业集群转型发展试点,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和“四新”建设,促进多学科协同与交叉融合。二是以专业认证为抓手。抓住国家大力振兴教师教育契机,加强师范类专业认证,深入推进师范类本科专业内涵建设。三是以项目为抓手。探索“企业进学校、学校进企业”模式,打通产教学研用融合渠道,推进计算机类、电子专业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实施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持续举办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金牌讲解班”。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对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建构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本科教学体系。新方案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按照“思想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专业过硬”的人才培养要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形成了“三个三”的基本思路。

    坚持“三个不变”,即贯彻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变,落实教育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不变,保持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不变。实行“三个减少”,即减少学分、总课时和课程门数,将毕业学分控制在140—160学分,强“金课”,去“水课”,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空间。突出“三个强化”,即对接学生学科能力要求,强化每个专业3—5门核心主干课程的建设力度;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强化每个专业2—3门应用型课程的建设力度;对接学生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推进课程思政。学校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对全校所有课程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共进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建设智慧课堂。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和应用型课程建设,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点带面推进课程培育计划。加快教学信息化平台和智慧教学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社会实践五大类型一流课程建设培育工作。

    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培训,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二是加大教学改革项目资助力度。近年来学校先后资助了157项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专项课题,资助了129门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和两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资助开发了30多部校本特色应用型课程教材。三是开展师生教学交流活动。持续组织开展以“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为主题的教学月活动,举行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和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开展研讨式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通过深度的教学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强化实践教学创新

    完善实践培养体系。学校坚持知识与能力素质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完善实践培养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一是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将专业技能训练与达标考核列入毕业要求,制定《大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实施意见》,出版《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教程》丛书(共18册),进行全程、全体、全面的专业技能训练。二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构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元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提升本科生实习质量。推进集中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实习过程管理,落实实习档案袋制度,利用“校友邦”平台完善实习监管,提升学生实习质量。

    推进教师教育实践创新。学校树立教师教育专业化、一体化、开放化的发展理念,实施以“1314工程”为总体框架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1314工程”即:“一个目标”,即培育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服务区域基础教育;“三个中心”,即打造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研究中心和改革发展服务中心;“一个共同体”,即构建教师教育共同体,促进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幼儿园)协作;“四个一体化”,即促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学校教师、师范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学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协作共建一体化,教师教育本科和教育硕士贯通培养一体化。

    服务地方形成特色。学校坚持“专业服务地方,地方支持专业”的办学思路,深化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建设脐橙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在苏区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脐橙工程技术、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家具设计、竹基新材料等领域与地方对接,与社会、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将论文写在赣南大地上,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作者单位系赣南师范大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