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高师舞蹈学科变革之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高等师范院校舞蹈学科建设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师舞蹈学科建设面临着如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问题。在新文科引领下,高师舞蹈学科建设需直面现实、确立建设目标和明确实施手段。

    近年来,高师舞蹈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一,人才培养呈日益增长的趋势,但离真正培养能够独立从事舞蹈教学、编创、研究和竞演组织的“一专多能”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舞蹈专业人才还有一定差距。其二,学术研究成果虽然增长快,但落后于创作实践。以实践替代科研学术、脱离学科实际的空泛研究以及学术不端等现象依然存在,有待进一步规范与改善。尤其是舞蹈学科满足国家行业需求的战略性咨询、应用性对策和实践性创新研究依然有限。其三,舞蹈学科领域为社会服务作出了一定贡献,但在提供学科决策咨询和专业社会服务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充分的问题,甚至较少考虑学科建设为社会服务的目标。其四,舞蹈学科理论建构日益完善,但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支撑舞蹈的优质内容生产与全球化传播,以及创新传承中华优秀舞蹈文化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深化拓展的空间。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舞蹈学科建设需由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转向适应学生成长、社会人才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使舞蹈学科建设与新时代发展要求及新文科建设目标相适配。其一,突出中国特色的目标。首先,要用中国价值作统领,强化对中国传统舞蹈学经验的梳理、总结、提炼和升华,在融会贯通世界各国舞蹈学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凝练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理念、理论知识、话语体系、学术体系等舞蹈文化深层次价值体系。其次,以中国理念为指导,发掘中国传统舞蹈发生原理、本体构成、运行方式、社会功能和美学意蕴等特色,建构有中国特色舞蹈学科体系的理论内核。再其次,形成中国模式的舞蹈学科,根据中国舞蹈的发展梳理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舞蹈发展模式。将中国价值、中国理念和中国模式整合起来阐释中国舞蹈学科建设机理,以使中国舞蹈学科在世界舞蹈的舞台上呈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应有价值。

    其二,确立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目标。当前,高师舞蹈学科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诉求,高师舞蹈学学术成果需保障质的提升,才能使其学术研究从“高原”向“高峰”迈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诉求,高师舞蹈学科建设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变革,实现学界供给和业界需求的有效对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创新是学科高质量建设的能力体现。舞蹈学科人才培养就要在提升中国舞蹈文化原创力、传播力、影响力方面下功夫,方能凸显高师舞蹈学科建设在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根据新文科建设的要求,结合高师舞蹈学科建设的现实问题和建设目标,我认为,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高师舞蹈学科建设要明确如下实施手段:一是突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在交叉融合的创新驱动下,打破学科藩篱,发挥舞蹈艺术与技术融合的特性,注重交叉性和数字人文性,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建设等方面重塑舞蹈学科与跨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突出教育理念的交叉融合、学科发展的交叉融合、本土文化与国际人文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及人才培养与新时代发展之间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完善舞蹈艺术创新与舞蹈技术应用的相关专业建设,将学生培养与时代发展及国家发展战略有效融合,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高水平、高质量一流人才,并产出更为丰富的舞蹈形式和新的舞蹈文化样态。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副教授;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90093]阶段性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