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继融通 资源共享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作为肩负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研究等职责的省级教育科研机构,担负着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近年来,教科院立足老龄化社会转型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优势,统筹全市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建设“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市、校两级职业院校老年教育办学网络,创新重庆市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新载体,引领全国教育科研、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如何持续以“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教育科研、职业教育、老年教育协同发展的?我们在一步步的了解中找到了答案。
更新观念,认清引领老年教育的责任担当
“我院涉足老年教育,是因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受市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推进成人教育的职责,其最初主要工作是开展扫盲教育;2011年,随着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均通过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国家验收,成人教育的重心转向社区,社区教育的主体是‘一老一少’,这样就自然进入了老年教育领域。”教科院领导介绍了最初开展老年教育的情况。“重庆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较早,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数量较多,他们对‘老有所学’的需求也日渐增加,老年大学出现‘一座难求’现象。”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负责人说出了前几年的工作感受。在工作中,他们感受到老年人对学习的渴求和老年教育资源的短缺,也在学习反思中领悟到: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发展老年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不可缺少的内容,让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为老年人谋福祉、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的民生实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正因如此,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把推进老年教育发展作为自己的“分内事”,在重庆市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定目标、明职责、定经费、配人员,持之以恒、扎实有序地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自身作为省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业优势,统筹相关教育资源,创新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履行好引领老年教育的职责。
科研引领,确立“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理论框架
教育科研机构推进老年教育,是重庆市老年教育和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教育科研机构理所当然要做好“本业”,发挥好自身的科研优势。
事实上,早在2010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敏锐地发现重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的“切实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求,申报立项了“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和“职业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研究”两项重点课题,带领职业院校开展社区老年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发现,职业院校配备有专业特色明显的教师队伍,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有专业多样的教学设施设备,有遍布全市各区县的完备办学体系。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教育具有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地域优势、组织优势。但现实中也存在诸多困境,存在“开展老年教育的意识普遍不强,没有把日益增多的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参与老年教育的学校很少,职业院校和老年教育形成了教育“鸿沟”;开发老年教育课程经验不足,老年教育活动缺乏课程资源支撑;老年教育活动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课题组认为,在老龄化社会程度日渐加深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可以成为老年教育的新生力量,推动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符合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老龄化时代发展需要,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也是教育科学研究需要解决的时代命题。
基于对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前瞻性认识,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加大老年教育的研究力度,依托较雄厚的教育研究实力和专业优势,设立“老年教育研究中心”,先后遴选和聘请了9位专兼职老年教育研究人员,组成一支专业素质高的研究队伍,持续开展老年教育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在政策研究方面,研究团队研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政策文件,领会职业教育和老年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把握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目标、方向、路径等政策要求。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团队持续关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短板,先后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门重点课题“城乡统筹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的第三空间路径研究”、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职业院校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模式的实践研究”“重庆市老年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等系列课题,系统开展职业教育服务城乡老年教育发展的理论探索,明确职业教育赋能老年教育的时代价值、实践路径。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团队基于全市38个区县12717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分析,掌握了重庆市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等不同类型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找准了职业院校老年教育的着力点和目标。基于对全市城乡老年大学(学校)和社区学院(学校)的抽样实地访谈发现,老年教育需求激增但资源供给不足,“一座难求”的现象普遍存在;老年教育的供给主体基本上是老年大学,供给主体单一;全市老年大学分属不同层级的不同单位管理,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老年教育课程开发各自为政,随意性强且普遍存在“重数量轻体系、重休闲轻赋能、重娱乐轻价值”等问题。实证研究找准了职业院校服务老年教育的堵点和着力点。
基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团队把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作为融合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科研优势、职业院校的专业优势和满足老年教育发展需要的有效载体,促进全市老年教育课程资源由“低质量开发”向“高质量建设”转变,推动职业教育助力和谐老龄化社会建设。通过5年的研究、探索、实践、验证,构建了“桑榆尚学”老年教育课程理论框架,实现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结构、课程表现形式、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转变,搭建起新型老年教育课程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课程理念方面,基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积极老龄观,融合终身教育理论、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提出“教育增值老年人美好生活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核心理念,克服传统老年教育课程“重娱乐轻价值”的认识误区。在课程目标方面,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人“美好生活能力”培育为目标。美好生活能力是指老年人在所处场域中,恰当树立生活目标、正确采取生活行为、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变迁、创造美好生活条件的能力,克服传统老年教育课程“重休闲轻赋能”的目标误区。在课程内容及结构方面,包含自知力、生活力、数字力、创造力四大类。自知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清楚认知新时代老人责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国家和民族发展,以“责任觉知”大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时事法治类课程、社会工作类课程、家政服务类课程;生活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独立自主地树立恰当、健康而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保持个体身心健康,以“保健养生”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养生保健类课程、医疗护理类课程;数字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主动与外部资源对接,了解新事物、体验新科技,积极融入智慧社会,以“信息素养”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智慧生活类课程、智能手机类课程;创造力培育关注老年人能参与劳动、融入社会,挖掘潜能并积极适应和服务社会,以“活力生活”类课程形式呈现,细分为文化艺术类课程、传统工艺类课程、园艺花卉类课程。课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弥补了传统老年教育课程“重数量轻体系”的不足。在课程表现形式方面,分为纸质读本和数字资源两种形式。纸质读本以文字、图片为主,数字资源以微型视频为主,能融合纸质读本、手机、电脑等载体优势和文字、图片、声音、短视频等媒介优势,增强了课程的表现力和时代感。在课程评价方面,主要以老年学习者的体验感受和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的应用反馈为主要标准,兼具了课程评价的全面性和专业性。
事实证明,“桑榆尚学”老年美好生活教育课程理论框架解决了职业院校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为什么建”的理论性导向问题和职业院校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成什么样”的本体性特色问题,为职业教育赋能老年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