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国工匠 成就出彩人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那么,职业院校应该如何把握这一机遇,大展身手呢?今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广大职业院校指明了改革发展方向。

    近年来,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铜梁职教中心”)秉持“为学生从业奠基,为师生幸福服务”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这一宗旨,面对新时代的新变化,以党建引领、文化浸润、产教融合为抓手,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变革中把握先机,扎实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发展,让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办学30余年来,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能型人才。

    坚持党建引领

    为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学校要发展,党建来领航。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更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了引导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十分注重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把党的精神扎根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断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理论,武装思想。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办学,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史学习教育、带头深入调研,带头上党课、抓学习、抓党风廉政、抓意识形态、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严肃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提高“三会一课”质量,落实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完善学校党委议事规则,规范议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严格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总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让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健全机制,保障运行。学校党委积极实施组织建设、提升组织能力、强化组织责任,将党建和业务工作同步部署,完善支部规范化建设,通过将支部建在专业部、优配党组织书记、支部书记兼任专业部副部长等方式,完善党建组织结构。同时,积极推进党群共建机制,建立“五联化”网络,通过组织联建、队伍联抓、活动联办、阵地联用、资源联享,有效筑牢了党的基层战斗堡垒、增强了党建工作影响力。

    多措并举,立德树人。学校通过选拔培养党员教师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建成12个党员示范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走访困难学生家庭、“一对一”帮扶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倡议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学习强国”答题挑战比赛,强化理论学习;开展“党课开讲啦”微党课比赛活动,鼓励党员教师结合教育实际上好示范课;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作用,以党建带群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中华魂”征文和演讲比赛,组织党员教师开展“比晒”“三亮三比”等活动,以党建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此外,铜梁职教中心在教育教学、脱贫攻坚、社会服务、志愿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一面先锋旗帜都高高飘扬。

    加强文化浸润

    为改革发展夯实基础

    每到新学期开学,铜梁职教中心的操场上都会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列队整齐、军歌嘹亮,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事实上,不仅仅是在军训中,铜梁职教中心处处都彰显着军人秩序——学生群体纪律严明,教师团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由内而外体现出高度的军人作风。这一切,主要得益于铜梁职教中心独特的“军匠”文化浸润。作为一所职业学校,铜梁职教中心深入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结合当地革命英雄邱少云故乡这一特殊文化资源,提炼出了以“铸军魂 诚匠心 报家国”为核心的“军匠”校园文化,寓意学校万千优秀学子都能成长为令行禁止、不怕困难、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

    以准军事化管理,培育军人作风。为了在全校培育“军匠”文化,学校以军事训练、军事技能、军事竞赛等为依托,在校园营造了浓郁的军旅气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如以“军训”锻炼学生意志、以“军装”感染学生风貌、以“军务”改变学生习惯、以“军歌”唱响学生青春、以“军舞”抒发学生激情。学校日常实现准军事化管理,在作息、集合、操练、就餐、上课、内务卫生、外出请假等方面都按部队条例严格要求,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此外,学校还打造了“军姿125”及“内务六个一”两大特色工程。“军姿125”工程即课前站1分钟军姿、集会时站2分钟军姿、军训课开始前站5分钟军姿。寝室“内务六个一”工程即毛巾一条线、杯刷一条线、鞋子一条线、被子一条线、桶盆一条线、箱子一条线。学校的“工作方案——军事化德育管理模式”荣获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

    以龙舞非遗传承,培育工匠精神。铜梁龙舞在铜梁区流传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一种以龙灯为主要道具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形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学校借助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以传承龙舞技艺为抓手,培育学生精益求精、奋勇争先的精神,取得了显著成效。铜梁龙舞既是舞蹈,又是体操、杂技,其训练学习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作为一所职业学校,铜梁职教中心还特别注重挖掘龙舞活动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近年来,学校“以龙舞技艺展演为平台,以龙舞技艺传承为课程、以龙舞师资培养为支撑、以龙舞文化为引领”,不断丰富与实践龙舞传承,让龙舞技艺“进校园、进车间、进课程、进教材”,不仅有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育了学生敬业求精的工匠精神。

    完善产教融合

    为改革发展搭建通途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院校彰显办学特色、实施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进行改革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四方联动、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方”即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双向”即企业与学校,有效激活了各方力量的育人潜能,助力学校走上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

    四方联动,构建发展新格局。首先,积极寻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国家政策推动和学校自身的积极争取下,学校不仅获得了大量资金支持,建设了汽车电子、机械汽修产业等实训基地,而且推动政府部门将当地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政策层面明确了政府部门、学校、行业、企业的权责,为构建“四方联动、双向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以学生基础文化学习、校内外观岗、跟岗实训、顶岗实习的“一基三岗”为主线,与园区企业双向融合,探索产权多元化、“校中厂”、“园中校”等办学模式,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机制。再其次,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依托铜梁职教集团,释放平台内行业协会引领作用,探索校企双方教产岗位互通和专兼教师互聘机制,搭建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教的“互聘互兼”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社会评价组织,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软硬件支撑。最后,营造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园区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下,很多当地企业积极承担职业教育育人责任,利用自身在资本、技术、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与学校加强合作,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实现了校企双赢。

    双向融合,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学校引企入校,彻底打破中职教育传统的“情境教学法”,与企业共建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和人才孵化基地,让“学中做、做中学”成为现实,切实提高了人才培育效率。如学校与重庆市杰仕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双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铜梁驷坊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共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优势,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重庆勖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试水混合所有制办学,学校负责理论教学,企业技师负责实作课教学;与庆兰实业、杰尔科技英力电子等开设“定单班”10余个,针对企业开发特色课程,为企业定向培养急需的技能人才;引入吉利汽车集团,与北京吉利汽车学院和吉利汽车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推行“现代学徒制”,实施校企人才共育“成蝶计划”……这一系列因地制宜的“花式合作”,切实推动了校企深度融合。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今,历经30多年沧桑巨变的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又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上,敢于改革创新的校领导班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尝试,如何让专业动态对接产业需求、怎样推进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如何推进“1+X”证书制度……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未来,铜梁职教中心将继续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克服各类新难题,奋力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罗育明 张金翠 王天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