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奏响铸魂育人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西藏大学学生参加国庆文艺演出。(学校供图) 林芝市第二小学学生在上体育课。
贾蒙 摄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州行

    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学楼前,一个大大的中国结图案醒目地镶嵌在地面上。

    西藏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重要的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8月,在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提问,西藏教育系统做出了有力回答:

    深入推进“一个继续、六个提升”行动,继续开展“三人”专题教育,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推动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民族团结课程进课表,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强化校园文化阵地,指导中小学德育室建设,实现全区大中小学校园文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走在“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的新征程上,西藏以全面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建设,滋养着一棵棵幼苗,为雪域高原的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坚守育人育才初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秋分到,蛋儿俏。”9月23日,拉萨实验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项特别的家庭作业:试着把鸡蛋竖立起来。

    “在藏区,传统上指导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是藏历,孩子们虽然也知道农历,但是并不了解这些节气文化。”这个学期,学校思政处主任祁雯决定从“这些有趣好玩的活动”开始,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尼玛次仁表示,西藏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牢记总书记嘱托,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反分裂斗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

    如何在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效性上下功夫?

    相关教育资源缺乏,自治区教育厅牵头编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读本》,这是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各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教材。为了增强可读性,贴近学生生活,读本又分为丰富翔实的青年版和简明扼要的少儿版。

    “老师教、学生学、考试考。”如今,在西藏大中小学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是学生每学年的必修课,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少于10个学时,高中阶段不得少于8个学时,高校民族团结专题教育不得少于3个学时。对教师坚持“一考三评”,把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作为师德师风考核的重要内容。

    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和普通话教学,保证儿童能在接受义务教育前达到“听懂、会说、会用”。全面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让“书同文,语同音,心相通,情相融”。

    …………

    “通过抓好民族团结这个学校建设特色,我们的办学质量不仅从全市‘吊车尾’上升到了前列,更为关键的是,师生更加同心齐力了。”山南市桑日县中学校长令狐克刚说。

    “为什么在工布,我们要过三次春节?谁知道工布节的由来?”“为什么工布服饰和阿里那曲地区的服饰不同?”……在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王全伟的提问,总是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这些历史和文化,闪耀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对增强民族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再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进行引领和升华,教育的意义就更深远了,效果也更好。”自从2003年入藏工作以来,王全伟已经在德育岗位工作了18年。这个“老德育人”发现,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对民族观的理解,存在“悬浮空中”的现象。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的“五观”“两论”真正走入孩子心田?如何在讲述中华民族历史中,把握好“一”与“多”的关系,处理好“同”和“异”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共同体意识和民族意识?

    为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全区各校挖掘本地特色开发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林芝市巴宜区中学编撰了《尼洋河上的明珠》,将爱国主义、民族文化和本土习俗融合交织,增进学生对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师生将藏族锅庄舞和安徽巢湖民歌结合起来,创造了独特的课间操“舞操”。

    “中华民族就像是天上的银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是这广袤银河中的一颗闪亮星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由我们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王全伟说道,“如果一个孩子并不了解和热爱本民族、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也就很难对更大的民族共同体概念推己及人、感同身受。”

    夯实课堂阵地

    让思政教育落实落细

    “老师,在我们藏族,去世的人的名字是不能再提的。”

    “可是尼玛扎西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高原上的‘袁隆平’,难道我们不该纪念他吗?”

    …………

    这是一场发生在课堂上的辩论。

    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学生的民族背景十分多元,观察到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民族的学生常常以“我们汉族”“我们藏族”这样的句式交流,政治教师王燕泓在课堂上发起了一场讨论。

    思政课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西藏不断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引导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教学实效,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等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

    “学校思政工作不能飘在空中。解决思政教育空洞化,要让思政课堂懂学生、接地气。”在林芝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栾远翔看来,从孩子的身心成长发展规律来看,思政教育应该是由浅入深的。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西藏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导不同学段思政课程目标的设置,推进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

    幼儿园阶段,着眼幼儿基本言行教育,山南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开发了园本读物《格桑花双鱼故事口袋》,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幼儿心灵;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拉萨实验小学让孩子学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交一批不同民族的好朋友;初高中阶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打牢思想基础,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梳理出了全市60多处红色教育基地,探索实践育人的实施路径;大学阶段在专业课程上加强发力,西藏农牧学院成立了针对农科学子的“云端农情”思政工作室,让专业内容有情感和情怀……

    9月18日那天,拉萨警钟长鸣。

    “同学们,老师有个疑问,今天城里为什么要拉响防空警报呀?”

    如今,在拉萨中学历史老师欧珠拉姆的课堂上,每次讲课前,她总是“先听听孩子怎么讲”。

    “现在的孩子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老师也得从单向的说教走向双向的交流。”欧珠拉姆说,如果以前的课程思政强调的是“讲到”“知会”,现在的课程思政更强调有没有真的扣动孩子的心弦、触及他们的灵魂。

    9月底,山南县又选派了新一批16名思政骨干教师“走出去”。

    “这次我们安排老师开展红色湖南学习活动,让老师多听多看,把自己真切的所思所感所悟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山南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董安学表示。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近年来,西藏持续开展全区教师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全员培训,截至2020年底,累计培训5.6万人次,基本实现教师全覆盖。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三联三进一交友”活动引导党员教师联系学校、联系学生、联系家长,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020年,西藏进一步深化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行思政课教师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2020年,通过全区中小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系列高级(正高级)职称评审的思政课教师达到34人。

    “自从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出台后,老师们当班主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学校思政教育面貌一新。”令狐克刚说。

    “在‘一个继续、六个提升’行动中,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和教师、校长能力素质全面提升是重要内容。”尼玛次仁介绍,围绕这两个目标,全区教育系统一方面大力推进“铸魂育人、五个合格”工作,努力实现学校管理合格、教师教学合格、学生学习合格、干部服务合格、教育评价合格,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一考三评”工作机制等,引导教师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

 要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