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中学:与雪域高原教育发展同频共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扫码观看报道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领航100 西藏篇

    在布达拉宫西侧山脚下,坐落着一座和新西藏发展同频共振的学校——拉萨中学。这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创办的第一所中学,也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中学。1956年建校时,这里还是杨树成林、刺树成片的荒野,因此,当地人都把拉萨中学称为“甲热拉不扎”(藏语意为杨树林学校)。

    临近退休年龄的次仁央宗,是拉萨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她的父亲马光耀是拉萨中学首届毕业生,也是西藏首批考上大学的8名学生之一。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他回到拉萨中学,成为了一名教师。提起和拉萨中学的缘分,马光耀总是说:“我是拉萨中学的第一批新生,也是西藏教育的受益者。”

    1956年,在西藏小学教育逐渐起步后,党和国家决定进一步提升西藏民族教育水平。在此背景下,拉萨中学诞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前,只有贵族子女才能上学,像马光耀这样出身普通家庭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学费减免政策下,广大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了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学校1958年的统计,当时全校在校学生202人,旧贵族家庭出身的只占极少数。

    西藏进入了民主改革时期之后,掌握汉藏两种语言的拉萨中学师生成了民主改革工作队的有力帮手。他们入村入户,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社会调查,宣传改革政策……随着民主改革的胜利,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萨中学的教学秩序也得到了全面恢复。也是在这一时期,1963年拉萨中学送走了首届高中毕业生,也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这21名毕业生中有8人考入了北京高校。

    地处雪域高原,艰苦的环境锤炼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拉萨中学,这种精神也代代相传着。

    在回忆录中,西藏大学首任校长、拉萨中学1964届毕业生次旺俊美这样写道,“就靠师生员工的双手,用铁锹、十字镐、柳条筐等工具,修建起了木架子篮球场、自制球门的足球场和田径场地……”

    如今,拉萨中学建成并不断完善的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校史馆,是每年新生入学和教师培训必去之地。这里收藏着学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材、教案、学生花名册,还记录着历年来上海、江苏、北京等地援藏的每一位教师姓名。

    “在这里,既能看到拉萨中学这么多年点点滴滴的发展,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说西藏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支持、全国支援。”学校德育教师欧珠拉姆说道。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个曾经搭着帐篷、野兔满野的“杨树林学校”,已经变身成了设施齐全、软硬件条件优越的现代化学校。

    在学校党委书记巴桑卓玛看来,65年来,这个拉萨河畔、布达拉宫脚下的学校,“始终是西藏教育乃至西藏发展的一个缩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