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课”:在社会大课堂中立德树人
杨凯歌 摄
今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既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提供了遵循,也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大思政课”蕴含丰富内涵
“大思政课”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从课程组织形式上看,拓宽了思政课实践场域。“大思政课”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社会上进行,前者是把社会“请进”课堂里,后者是把学生“带到”社会中。从课堂教学主体上看,有效延展了思政课的育人主体。思政课教师既可以自己讲,也可以邀请道德模范、行业楷模、优秀学长等先进典型讲,在邀请非专职教师人士讲课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主要承担课堂组织、管理和教学引导等职能。从课程实现载体上看,创新了思政课实践形态。青年学生参与的党日团日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都可以纳入“大思政课”范畴。
“大思政课”能够褪去生活的“滤镜”,立足于社会现实,使学生真切感知生活本质。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各种社会实践,都在无形之中影响、塑造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会遇到许多真实困惑,这些困惑只靠思政课的书本知识和学校的教育场域是难以有效回应的,只有引入社会资源,在大格局、宽视野、活实践中才能实现对学生语言风格、思维方式的有效引领。
总体而言,“大思政课”的关键在于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回到社会生活之中,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现场教学中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大思政课”的精髓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田野里“消化”书本,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把固定场域中的思政小课堂和开放场域中的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把深奥的理论学深悟透、弄懂做实。
“大思政课”对传统思政课的优化与超越
就学生成长与发展而言,无论是“大思政课”还是传统思政课堂,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努力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学会在社会中生存、交往与发展。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互动模式,再加上思政课议题的规范化、严肃性,很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一直以来,有效避免照本宣科现象始终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学生只能感知到“学生”这一重身份,对其他社会身份责任和义务的感知是不清晰、不深刻、不完整的,而后者恰恰决定他们毕业之后能否融洽地进入社会生活。青少年不单单只有“学生”这一重社会身份,还有“儿女”“消费者”“乘客”等其他多重社会身份。“大思政课”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象牙塔、回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感知丰富的社会身份,努力成长为能够勇敢面对生活风雨、承担好各项社会责任的合格“社会人”。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教学需要准备素材,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剪裁”以为课堂所用。这种对于事实的提炼固然有助于知识教学,却难以给学生带来鲜活的生活体验。这是知识教学区别于日常生活经验传授的显要特征,也是一切知识教学的共有弊端。“大思政课”是弥补这一缺陷的重要途径,通过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亲身体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在社会大天地中建构个人成长发展的意义世界和价值坐标,体悟自身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大思政课”与传统思政课堂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从教学功能来看,课堂教学仍是思政课的主渠道,而“大思政课”则是思政课教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延伸。二者的有机衔接,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相互验证、彼此促进的过程。三尺讲台,讲出千里家国、万里江山的大气魄,岁月耕耘、山河变迁的大情怀,引导学生超越一己得失、儿女情长的小确幸,明星绯闻、八卦娱乐的小情调,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在社会生活中用好“大思政课”
作为崭新的课程形态,“大思政课”打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域,提出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新命题。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用好“大思政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答好的时代之问。
用好“大思政课”,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辩证统一暗含着“大思政课”教书育人的规律。作为一种实践教学形式,“大思政课”仍需遵循客观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结合学生性格特征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实践教学计划,及时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行转化。
用好“大思政课”,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回应和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难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通过解疑释惑实现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是“大思政课”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才能把道理讲彻底、让道理说服人,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所说的“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以“大思政课”为载体,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能够引导学生客观、立体、全面地感知社会生活,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用好“大思政课”,思政课教师是关键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淬炼提升自我,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与此同时,还要练就非凡的实践智慧和高超的实践本领,及时准确感知时代脉搏,带领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将“大思政课”讲得生动、鲜活,引领学生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
用好“大思政课”,要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与亲和力。健全校内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创新课程组织实施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获得感,从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心怀“国之大者”,在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作者代玉启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喨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