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盐城主导产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服务,既做“顶天”的产业前沿研究,又做“立地”的技术应用研究,着力破解科研与地方产业发展“两张皮”的问题,高质量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产教融合发展 

    深入服务地方产业

    学校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立足点,明确应用型研究的科研定位,强化校地、校企战略合作,将实施产业教授聘用制度纳入学校校企深度合作“六个一”工程,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相关做法在省产业教授签约仪式暨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创新合作办学机制,针对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难题,着力构建了“校地协同、悦达学院和园校一体”合作模式,与盐南高新区、盐城环保科技城、建湖县政府部门等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

    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建设悦达产业学院,协助悦达集团获批首批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ICT学院,打造有影响力的产教深度融合品牌;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智能控制领域一流品牌。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开展“四技”服务求共赢

    学校全面聚优聚合“政行园企校”五方资源,推进新兴交叉领域科研基地新建工作,形成了重点突出、覆盖全面的科研体系。按照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技术产品化加速器和产品产业化基地“三维一体化”模式,构建整合高校与社会资源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建成国家教育部门协同创新中心一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一个、省级高校工程研发中心3个、市级工程中心11个,连续两次获批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2019年,学校联合16所职业院校资源,牵头江苏省沿海经济带职业院校技术转移联盟,集成江苏省技术转移中心和工程研发中心,按照机构实体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特色化、条件信息化和资源国际化的“六化”模式,先后在省内外建立了11个技术转移分中心,入选江苏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以校企合作、项目攻关、科研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纽带,全面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洽谈交易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等高层次产学研会议,坚持服务企业、校企互利,有组织地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统筹实施科技引智

    国际科技合作树立服务范式

    学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乌克兰基辅大学、乌克兰国际海事科学研究院等名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外国专家和教授来校开展工作,重点围绕石油装备、节能光电源等主干产业和新能源汽车、航空机械与服务等新兴产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携手地方企业“走出去”。

    近3年,学校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一个、政策引导类计划(引进外国人才专项)4项、政策引导类计划(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两项。

    健全完善科研机制

    科研成果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贯彻落实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文件精神,出台修订相关文件,以鼓励竞争和绩效考核为导向配置科研资源,学校标志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近3年,学校立项省级以上课题超百项、市厅级课题近400项,纵横向科技经费到账逾3500万元。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数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居前列,其中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数连续3年居全省高职院校之首。

    学校注重知识产权的实施与转化,通过培育专业技术经理人、成立技术转移分中心等举措,实现知识产权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2020年,学校均获得江苏省“技术转移工作促进奖”。授权专利1044件,其中发明专利超百件,获得首届世界发明创新专利金奖、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金奖等多项奖项。

    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和学术成果奖53项,其中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盐城市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学校成为仅有的几所牵头获得省政府部门科学技术奖的单位之一。

    学校校企深度合作,是服务盐城地方经济主战场的省级示范综合性高职学院,建有国家及江苏省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7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两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集成平台一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4个、省级技术转移中心一个。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 瞿才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