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校四院”机制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02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专业群组建了7个二级学院(即专业学院),同年成立了首个产业学院——“海尔学院”,在学校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中逐步探索协同育人道路。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率先试点书院制改革,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方面着力打造全面育人的“青职样板”。2014年3月,成立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城镇化社区学院,进一步完善育人平台的丰富性……

    一路走来,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根基、搭平台、强格局,经过20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专业学院+书院+产业学院+社区学院“一校四院 协同育人”的新机制,形成了以专业学院为基础、书院为依托、产业学院为支持、社区学院为途径的各领域协同协作、同向同行的育人新格局,多渠道、分层面、立体化的育人机制更加成熟,使育人横向联合、纵向衔接实现从理念到实践再到新理念和新实践的良性循环。

    专业学院育人

    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专业学院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传授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并通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抓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建立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和“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大国工匠、卓越工匠的重要使命。学校积极适应“四新”经济发展态势,聚焦国家战略和上合经贸示范区、军民融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以及青岛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需求,建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国际时尚、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海洋化工、学前教育”七大专业群。基于产业链、职业岗位群需求,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实施“卓越工匠行动”,深化“三教”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育训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1+X”证书制度,建设“学分银行”。推进实施“技能青职工程”,构建“校—省—国家—世界”级别技能竞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课赛融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深化课程思政改革,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全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着力打造青职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通过深入挖掘每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内涵上将思政元素融入有效课堂标准,促进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书院育人

    培育学生勇于担当的为人情怀

    书院是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是学生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强历练的生活社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平台。专业学院和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相辅相成,专业学院以学生专业技能发展为导向,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训练;书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一方面为学生构建生活学习服务体系,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非形式教育项目(即非课程形式)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自2014年起,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试点书院制改革工作,围绕高职教育特点和各二级学院专业特色,成立了立信书院、儒商书院、艺馨书院、知行书院、侃如书院、立人书院、瀚海书院7个特色书院,以“建有温度的书院,育有情怀的人才,创建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书院制”为目标,全面构建书院特色文化育人体系、特色课程育人体系、特色管理育人体系和特色环境育人体系。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山东省教育部门等官方网站及相关媒体的宣传报道;山东省学校后勤协会、山东省职教学会于2016年、2018年先后邀请学校面向全省本专科高校介绍书院制改革的经验做法;省内外近百所高校领导、同仁来校就书院工作进行参观、交流。

    产业学院育人

    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的创新品质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关于教育和人才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由学校、企业或行业协会共建共管共享的产业学院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有力抓手,标志着学校与企业正式建立更全面、更紧密、更深入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通过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共同招生等形式加强联动,既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空间,也推动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链需求紧密对接,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实施“1+1+N”工程,即:每个专业群至少与龙头企业共建1个新型产业学院、1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与中小微企业共建N个校企协同创新共同体,实现校企高度融合。2002年6月,学校与海尔集团合作共建首个产业学院——海尔学院,后与海信集团共建海信学院,与海湾集团共建海湾学院;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与海尔卡奥斯共建工业互联网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混合所有制京东智慧供应链产业学院;与商汤科技共建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培训中心;与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酷特时尚产业学院;与东方影都合力打造中国特色高水平国际时尚专业群;与山东省百度运营商开创信息有限公司共建青职·开创百度云智数字营销产业学院;与卓越云师(北京)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卓越幼师产业学院。产业学院的成立,构建了新的育人治理体系,实现了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功效,为学生打通了课堂和企业间“最后一公里”,在学校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被众多媒体广泛报道。

    社区学院育人

    培育学生志愿服务的奉献意识

    为进一步适应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服务地方各项建设,学校与地方社区本着资源共享、相互协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共同创建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在大学生社会实践、党建共建、职业技能培训、社区文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了社区与学校社会服务和实习实践的良好互动。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在促进“产教学研深度融合、校政企社共谋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2014年以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创新探索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机制,与所在地周边街道办事处联合成立社区学院。自2014年3月与灵珠山街道办事处合作成立全国高职院校首个城镇化社区学院以来,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学校已初步构建了系统的社区学院教育体系,7个二级学院均与周边的社区共建了社区学院,并通过百个班级对接百个社区“双百融合成长计划”,建立了180余个志愿服务基地。按照“专业背景支持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反哺专业建设”的思路,形成了专业技术类、支教工作类、创城共建类、公益奉献类、会展节庆类和社会实践类六大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志愿服务证书制度,将志愿服务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体系,根据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给予相应学分认定,形成了“一般服务培养意识、品牌项目整合能力、西部计划实现跨越”的特色,志愿者已经成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的第二身份。

    多年来,学校与社区携手深度合作,培育并形成“小马支教”“美丽乡村行”“微爱课堂”“小强家电维修社”“绿喇叭环境保护”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育人成效显著。如:绿喇叭环保志愿服务项目作为青岛市仅有推荐的高校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名录,并斩获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小马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获第二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2020年度全国“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项目示范实施团队等国家荣誉,实现了青岛市在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领域较高荣誉的突破性进展,并在全国推广;“社区1+1”项目获评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示范项目,是前10个入选项目中仅有的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项目;“探索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机制”课题获得青岛市第三届教育改革创新奖等。

    为保障“一校四院 协同育人”育人效果,学校科学筑牢育人载体根基,实施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志愿服务证书等多种证书制度,同时在师资建设、资金拨付、体制机制等方面给予四院充分保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学院、书院、产业学院、社区学院在专业技能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服务、个性化全面发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既分工负责,又协同协作,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刘甲珉 尹一萍 王体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