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农科协同育人“吉林模式”
日前,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吉林省成功召开。会议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两周年之际,教育部继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后,联合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三部门共同主办的推进全国涉农高校新农科建设再聚焦、再出发、再行动的一次重要工作会议。吉林省农科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吉林模式”,是在吉林振兴发展进入“上升期”、驶入“快车道”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高位统筹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聚焦新农科建设,为加快推进吉林省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交上的一份阶段性答卷。
坚持“四新”理念,为新农科建设奠定基础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高等农林教育资源比较丰富。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新”理念(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加强新农科建设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的重要抓手,从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高度为新农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面向新农业。布局建设智慧农业、黑土地保护、农业智能装备等一批新农林学科专业,探索创新“梨树模式”、杂交大豆、动物营养代谢等一批关键技术。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打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坚持面向新乡村。将高校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辐射到广大的农村,不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成立6个农林现代产业学院,组建了由505名院士、专家组成的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常年深入基层一线服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院士引领的“小木耳”已经发展成“大产业”,2020年产值达到195亿元,真正把论文写在了黑土地上。
坚持面向新农民。把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农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省属高校免收学费、“订单式”培养农科生600名,助力3万名农民工等群体完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坚持面向新生态。整合全省农林科教资源,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保护、生态循环农业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4年保持负增长,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创建协同育人特区,为新农科建设筑牢基石
吉林省把新农科建设作为“双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农科教深度融合创新。
2019年3月,吉林省涉农高校组建新农科建设工作组,谋划、推动新农科建设,起草制定《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深度合作联合实施新农科协同育人工程建设方案》,确定“八个协同”建设重点。2020年1月,吉林省5位涉农院士向省委、省政府提交《关于加快推进吉林省新农科建设,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议》议案,并将“新农科建设”列入《2020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6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新农科建设的意见》,成立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吉林省新农科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全省新农科建设工作。12月,以吉林农业大学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主体,联合全省涉农校、所签署新农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新农科、黑土地、新发展,携手打造校所深度合作共同体。
2021年9月,吉林省新农科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建设方案》,正式成立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建设的新农科育人示范特区,是吉林省新农科建设的试验田和突破体制机制堵点的政策特区,成为吉林省高位推动新农科建设成功实践的典型案例。学院对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给予“三融三通”政策,实现身份互认互通、教学科研成果共享互通、经费共用互通。学院以“行知合一、自由探求、扎根大地、开放交融”为育人理念,以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为发起与建设主体,统筹全省涉农校、所科技和人才资源,聚焦未来农业领域融合创新的人才需求,以系统思维、创新视角、机制突破为支柱,按照“分阶段推进、分批次加入、渐进式融合”的方式组建成立,以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为建院之本,积极探索涉农高等教育改革新路径,确定“三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共建“四维度”书院制管理模式,实行“书院+”成长路径及“硕博直通车”培养模式,构建了人才培养新载体和协同育人新模式,重构了新时代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
汇聚新成效新进展,为新农科建设蓄势赋能
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推动下,全省涉农高校开展新农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的教育质量革命正在稳步推进。近三年,全省涉农高校围绕黑土地保护利用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打造了以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等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为代表的高峰优势学科群,新增设智慧农业、菌物科学与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等新农科专业10个。涉农高校共获批省级新农科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40项、教育部项目10项,立项建设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立项建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实施省属高校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4所高校完成两批600名农科生招录工作。
吉林大学提出发挥“双一流”建设高校优势,开展“创新—融合—协同—共享”的动物生产类育人模式和“人与动物共有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索。吉林农业大学提出围绕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两大核心任务,以“三融三通”机制建设为载体,在国际化人才培养、“1+N融合式”创新创业教育、地方农林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延边大学提出立足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开展农民发展学院建设和民族食品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北华大学提出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突出农林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特色,探索新林科人才培养模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提出依托学校种植养殖优势,开展新型种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畜牧兽医类人才实践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
擘画新目标新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吉林省作为农科教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试验区,将紧紧围绕“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目标,紧密结合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打造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实施“千万头肉牛”工程等重点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农林高等教育体系。重点实施五项行动:依托吉林省新农科长白山创新学院,重点打造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中心、科研协同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北线农业科教合作中心三个试验区建设,打造师资团队、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四个特区;优化调整全省高等农林教育学科专业布局,形成特色优势学科专业集群发展格局;持续加大教学改革和经费投入力度,打造一批农林高等教育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全面加强涉农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依托长白山人才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和产业教授;深入推进农林教育质量文化建设,逐步实现农科专业认证全覆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高等农林院校是新农科建设的主要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吉林省涉农高校的责任担当和重要使命。吉林省将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奋力打造新农科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样板,加快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助力吉林乡村振兴和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作者系吉林省教育厅厅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