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未改 信仰澎湃
一是构建“1+N”创新素养教育新模式。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把握日常训练,构建“1+N”创新素养课堂教学模式。“1”即一门学科,“N”即一个或多个创新素养培养发力点。学校在各年级开展创新素养故事阅读活动,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教师说教材,挖掘不同学科的创新素养训练侧重点,再通过学科大教研梳理教材单元中的创新素养训练内容,编辑成册,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是打造“五味”创新素养教育新课堂。为了营造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关注现场学习的生成与利用,学校打造了强调“儿童味、生活味、成长味、学科味、创新味”的“五味”课堂,追求课堂的“生成创造”和“思维建构”。师生努力激发思维,课堂指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构建焕发生命力的“五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善于创新,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样态。
三是完善“五位一体”创新素养教育新课程。学校在积累三级网络课程和四大类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创新素养课程体系,即思政德育类、基础学科类、艺术体育类、科技创新类、劳动实践类。学校根据教师的爱好、学生的兴趣、家长的专长开发个性化的课程,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的潜能,根据“教师即课程、学生即课程、家长即课程”的理念,开发创新素养“微课程群”。如思政德育类课程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课、卫生健康课、安全教育课、生活劳动课等,学校将微课程从内容选择到推进方式进行整合,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形成立体的、螺旋的、序列化的、交互式的网络结构,构建创新素养立体微课程,从而形成创新素养教育“五位一体”的课程群。
四是坚持开展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多年来,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节,开展寒暑假创新作品展,为学生搭建创新、实践、发明的舞台,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学校在连续1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团体金奖,被评为“全国创新型学校”,科技实践活动“红领巾气象哨”“沙尘暴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获国家级别奖项;119名学生获全国比赛金奖、银奖,6名学生的创意作品获批国家专利;2015年,参加第67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一名学生获金奖、4名学生获铜奖,学校荣获国际交流名校奖。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全面开花,为学校推进创新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夯实教育坚实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80载探索,80载奋斗。回溯这一路,周晓玲校长表示,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资源,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振兴学校教育必先振兴教师,发展教育必须建设教师队伍。为引领教师成长,利通一小设计了教师教学培养体系,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把每年9月定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月”,号召教师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以德立人的师德内涵。通过立德树人专题讲座、诵读《教师赋》、新教师“师德微论坛”、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形式,把“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和“师德十不准”作为教师师德准则。
二是强化青年教师基本功。学校大力开展“三字一话一技能”训练。2020年,学校举办教学竞赛和展示活动12次,外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160余人次;36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教育类刊物上发表,42名教师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学校先后编辑《利一校刊》《利通一小大事记》及《我和利一的故事》等200多篇教师文章,征集教师反思案例600余份编辑为《星空集》《蜜蜂集》《浪花集》《星辰集》;5名教师的课例获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
三是教研活动促教学改革。学校针对教学实际需要,着重促进教师深挖教材、规范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落实课堂创新素养点、丰富教师教学方法,依托扎实、朴实、平实的组本教研活动,采用菜单预约式、课例研讨、教学沙龙、名师引路、专题研究等形式,让名师、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参与课例课题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是全力打造“课程超市”。学校教师在完成国家统编教材“精品课程”的同时,开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厉行节约等“生活课程”以及合唱、古琴、茶艺、陶泥、书法、沙画、扎染、剪纸、无人机、创客、中国鼓、功夫扇、包饺子、做元宵等体育、艺术、科技、实践类“特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类、体验类、实践类课程的全覆盖,受到学生喜爱和欢迎。
80年来,利通一小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从未间断,伴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发展,构建起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学校先后有6名教师被评为特级教师,3名教师分别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在建校80周年之际,学校将治学励行、培育英才,继续做大做强队伍建设,打造“鸿雁教师”品牌,在教师中树立一批“利一名师”的示范典型。
打造发展共同体 提升学校教育品质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教育品质,利通一小通过“名校带动、区域联盟、互助发展”的路径,实现了“走出宁夏,走向全国”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跻身全国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学校积极参加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省五十校”发展共同体,定期选派学校管理者和优秀教师深入彼此学校,互换角色、交流体验、深度合作、合作共赢。2021年11月25日,“朝师附小发展共同体”第六届圆桌论坛在线上举办,远程教研、线上活动延续了共同体学校教师的学习交流,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二是融入宁夏“银川都市圈教育协同发展合作体”。学校与银川市实验小学、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开展“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坚持向区内一流学校靠拢,在办学特色、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学活动、班务工作、教师培养等方面交流学习,扩大学校影响力。
三是辐射带动“市区薄弱学校教研共同体”。立足吴忠市第十教研共同体,每年与盐池县惠安堡镇中心小学、青铜峡市第六小学、利通区第十三小学、同心县南安实验小学、红寺堡区回民小学开展教研共同体活动,按照“教育帮扶”“利青同城”和“建立分校”的发展模式,通过选派教师、对调交流、送教上门、在线课堂、实时连线等方式,向教研共同体学校送管理、送党课、送教学,开展“手拉手”捐赠活动等交流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对口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和办学效益的提升。
梦想照亮前方路 初心激励脚下行
春华秋实80载,塑成界碑,镌刻年轮,弥散曲折,彰显辉煌。一代代利一人,秉承文明传统,薪火相传,为人师表,不断追求卓越;一代代利一人,传道弘毅,格物致知,德艺双馨,教书育人,锐意改革前行;一代代利一人,课堂引领,课后实践,行为疏导,播撒智慧种子,为书香人生奠基。以质量演绎内涵,以内涵彰显活力,以活力提升效益。
春华秋实80载,春耕一路授业风景,夏耘一座教育丰碑。谆谆校训,朝润暮染;昭昭师道,时时自勉;殷殷学风,承继绵延。革故鼎新,循循善诱,捍卫课堂生命;铸就师魂,塑造形象,构筑师德风景线;滋滋浇灌,殷殷呵护,创设乐学环境,营造乐业境界,用博大之爱心,点燃生命之火;用世代之责任,擦亮智慧之光。守儿童之纯真,守教育之神圣,守祖国之未来。其风范,如蜡烛春蚕;其情怀,如柔水峻山;其品格,如诗词书画;其精神,如雨露阳光。
春华秋实80载,风雨兼程,弦歌不辍,初心如磐绘蓝图;朝阳尽晖,岁月如歌,使命在肩创辉煌。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称号。
历史是未来的钥匙,时间是真理的挚友。80年探索、80年奋斗、80年积累,只有接续努力的奋斗者,才能成为时代的胜利者,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利通一小人心中多了一份坚定自信,也多了一份睿智从容。
梦想照亮前方路,初心激励脚下行。创新创造的天地无限广阔,击鼓催征的召唤一声紧似一声。在新时代的号角中,利通一小将继续守正创新,风雨无阻,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周晓玲 杨占斌 顾小明 马莉 肖兴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