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培养新商科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提速,迫切需要更多熟谙法律规则、拥有商科背景的高层次财经法治人才。
应需而上培英才,方显担当本色。广东财经大学心怀“国之大者”,以湾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通过价值引领、商法融合、实践创业夯实人才培养的品德、知识、能力内涵,以多元协同强化人才培养的主体支撑。学校“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培养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卓越的实践创新能力、“精商、通法、懂技、知湾区”的复合型、创新型新商科人才。
湾区导向: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广东财经大学以建设“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为战略目标,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着力培养具有湾区背景、熟悉经营管理和市场运行规则、适应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高素质财经法治精英人才。
专业体系紧密对接大湾区发展需求。广东财经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运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赋能,以“数字经济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双轮驱动,健全“招生—就业—培养”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新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专业,成立智能财会管理学院,开设智能会计、智能审计、智能财务、智能税收等专业方向,形成了以经管类专业为核心、理工文法艺类相关专业为支撑的数字经济专业群。学校调整原有专业及其学院归属,促进集约发展,建成紧密对接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专业体系。
课程体系紧密对接大湾区发展需求。学校在通识和专业教育两个层面新建数字技术融合与应用、湾区特色系列课程群,在课程体系中植入港澳板块,将湾区元素融入课程内容。学校重点打造“湾区财经概论”特色课程,该课程获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优质大课。同时组织骨干团队,编撰适应高年级和研究生需要的湾区特色系列教材。
价值引领:筑牢思想道德根基
广东财经大学将人才培养的政治要求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强化思政工作是学校工作生命线的意识,健全精准思政体制机制,出台思政课程、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提质行动计划,促进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引导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经营管理者的需求。
开齐开好思政课程。每学期,学校书记、校长和学院领导坚持为学生上“思政第一课”。学校坚持中小班授课,按照“八个相统一”和“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原则,优化教学方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思政理论课程获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持续开展课程思政专项建设活动,组织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以“一学分一案例”为基本要求,充实课程思政内容,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学校全面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头脑、进课堂、进教材,遴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组织课程思政公开课、教师培训和教学竞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学校构建省、校、院三级多维度、立体化的示范体系,立项建设校级示范学院3个、示范专业3个、示范团队5支、示范课程23门、示范课堂31个,获批省级示范团队一支、示范课程7门、示范课堂9个,获评广东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2个。
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作为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健全“十大育人”体系,以项目化方式创新学生工作运作管理载体,教育管理和指导帮扶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健全教师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和竞赛的工作机制,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育人体系整合程度进一步加深。
商法融合:夯实复合知识基础
为锻造具有良好法治精神和素养的经营管理者,广东财经大学将商法融合作为重要的办学特色,列入学校章程。学校充分发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三大主体学科的力量,将法律元素嵌入商科、商科元素嵌入法科,以商法融合筑牢学生知识基础,推动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
广东财经大学在专业融合上,将商法融合作为国家级别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元素,立项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两个示范专业,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结合专业特点,系统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和从事专业相关法务工作的能力。在课程融合上,制定实施《商法融合课程设置方案》,将法学课程融入培养方案。在通识选修课程中,开设了常见法律问题案例讲解、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论等多门法律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厚植遵纪守法意识、掌握解决法律问题的初步能力。在学科基础课中开设“经济法”“商法”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3门课程。在专业必修课中,每个专业结合专业特点设置一门商法融合课程和一门商法融合类法律案例专题课程。
2016年来,广东财经大学立项建设商法融合课程30门左右,编写《经济法学》等9本商法融合教材。商法融合教学体系初步建立,成效不断显现,实践成果获得广东省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实践创业:锻造硬核能力优势
广东财经大学利用所处地区新经济和新业态活跃的区位优势,扎实构建产教融合、商学融合的实用型商业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厚基础、懂应用、善创新、会发展,具备解决综合性、复杂性真实问题的高阶能力,有效适应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
学校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并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教学为突破口,科学构建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系统搭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让“纸上谈兵”转为“真枪实弹”的“演习”。学校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别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校与广州市税务部门共建的经济学实践教育基地,为国家级别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成果荣获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一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两项。
当前,学校正以新商科为引领,实施新商科实验教学攀峰工程,打造新商科智慧学习工场,建设新商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纵深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学校秉持教育生态理念,遵循“数据赋能、虚实融合、多元协同、仿真迭代、体系创新”原则,升级系统平台,优化组织机制,强化科研驱动,升级教学内容,扩大开放共享,打造线上线下、组织管理、实验实践、教学科研、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新商科实验教学新生态,巩固拓展经管类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教学领先优势。
学校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建立“普及型+精英型”双线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育敢闯敢创的新商科人才。学校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涵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层面的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式课程(项目)学分替代制度,健全将创新创业成果转换为课程学分的机制,校内打造“财大创谷”,孵化学生“奇思妙想”。学校开设工商管理(创业管理)等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型、精英型创新创业人才。学校获评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财大创谷”获批为广州市众创空间。2300多人次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等国家级别、省级竞赛中获奖。
多元协同:汇聚主体支撑合力
广东财经大学将产业、行业、企业需求作为办学“指南针”,坚持产教融合、开放办学,汇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科研院所等校外育人主体的优势,引导多元主体在培养活动、条件供给等方面深度参与育人过程,增进产业特色与社会需求达成度,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深入推进校地合作。学校与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三水区共建佛山校区,打造“实践创业”“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和“国际化”三大特色。学校与广东省阳江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阳江创新研究院”,推动产教融合。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学校获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71项,在教师发展、专业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拓展产教融合。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合作开办数字金融菁英班,由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培养方案、共同授课、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和实习,优秀学生优先安排就业,形成双向嵌入、全面开放的深度协同育人新格局。
经过多年砥砺奋进,学校商科人才培养标志性教学成果不断涌现。15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别教学类项目,3个项目入选国家教育部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2个经管类专业入选国家级别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建设点,约占学校经管类专业数量的80%。
“十三五”以来,学校商科人才培养成果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新时代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四化四创’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荣获广东省2021年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58个集体和79人获国家级别与省级荣誉表彰;近5年总体就业率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社会评价好,2020年度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为97.95%。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