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铸魂·二○二一中国教育观察(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锚定历史 开拓未来

    在历史的坐标系中,2021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经过一百年的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这是一条发展的分界线。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开局,并不仅仅是时间层面的简单延续,而是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深化。

    站在这样一个坐标系上盘点过去一年中国教育发生的变革,我们会有更深刻的体悟,历史感、厚重感、使命感扑面而来。

    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在天安门广场上响起,我们在热血沸腾的同时,也不由得深思。教育如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一代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把青春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伟大叙事中去,肩负起历史的责任。我们看到,这一年立德树人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力有效开展,筑牢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之基。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认真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如此,伟大的事业就能代代相传。

    冒名顶替入学入刑、为“少年的你”撑好法律“保护伞”、父母需依法带娃、教师准入门槛提高……今年有不少法律热词“出圈”,这背后是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体系建设全面加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步入深水区,一些关键问题的破题、破局,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与支撑,及时修订与上位法不一致、不协调或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时填补相关领域的法律空白,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提升教育法治建设水平的迫切要求。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完成修订并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出台,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的修订迈出关键一步……我们看到,教育领域法治建设的提速,顺应了时代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发展实际,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一系列教育焦点、难点问题,成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护航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法律基石。法律是管长远的,不断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始终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良法善治大好局面的形成。

    步入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教育发展最突出的主题词。改革开放40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们建起了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总体水平已跃居世界中上行列……这是我们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础和底气所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都对高质量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我们瞄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要求。开局之年,我们看到各地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明晰,从中央到地方,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系列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不断推出,精准施策、深化改革、补齐短板、优化生态,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在全方面、全速推进。开局之年的良好改革发展态势,为教育改革发展持续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如何理解历史,不仅关系我们如何定义过去,也关系我们如何关照当下,又如何远眺未来。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我们感慨于百年艰辛、百年荣光,更深感教育所承担之重责大任。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我们不仅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回应民众呼声,解决教育领域“急难愁盼”之事,又要有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千秋伟业的淡定从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步步为营、潜心育人、静待花开。

    (执笔人:杨三喜)

    培根铸魂

    不断深化时代新人培育的新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冯刚

    关键事件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教育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建党百年之际,全国教育系统积极行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党史学习形式,把党史学习融入立德树人大课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1000余名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齐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过去这一年,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始之年。这一年,在教育领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培育工程进一步推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成效进一步显著。

    以建立健全立德树人工作体系引领时代新人培育。学校教育涵盖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是贯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办学治校的一条主线。一年来,在顶层设计上,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设计进一步完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试点进入深水区,各类育人平台、育人载体、育人机制进一步系统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快形成。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在教材、队伍、方法等方面纵向衔接上更加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在横向贯通以及环境氛围营造上更加协同有力;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更加突出立德树人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更加科学有效和精准。

    把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作为育人的关键和重点。育苗先育根、育人先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八个字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培根铸魂的关键是理想信念,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理想信念解决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问题,强调打牢人生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行为规范。启智润心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潜能开发和素质能力的提升,重点解决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问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价值取向在于立德树人,最终归宿在于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出发点与落脚点。

    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增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实效。培育时代新人是党的教育方针在新时代的诠释表达,新的历史方位下立德树人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培育时代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作出了“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的部署安排。时代新人培育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内容供给、路径创新、体系构建等方面着手,切实增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实效。在内容供给上,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根塑魂,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加强教材建设,打造更多的精品教材。在路径优化上,要不断丰富实践载体,创新工作方式,通过重大平台基地牵引更多资源投入到时代新人培育之中,增强工作实效和育人质量。在体系建设上,要坚持“五育”并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落实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全社会把立德树人作为共同责任。

依法治教

夯实依法治教的法律基础

暨南大学少年及家事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鸿巍

    关键事件

    今年,教育法治建设硕果累累,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获得通过,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陆续开始征求意见。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国愈加重视法治质量,依法治教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积累了诸多经验。在充分肯定依法治教进步的同时,亦要清晰看到和清醒认知影响依法治教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教育立法层面。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的基本原则。在这十六字方针中,“科学立法”是前提。一方面,以良法保障善治,充分发挥依法治教的科学性、规范化作用;另一方面,以良法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行动指南,以促进和实现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体系与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