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享有高品质学习生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视觉中国 供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021年,我国基础教育宛如一艘满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船,高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鲜明旗帜,沿着立德树人的航道扬帆前行。这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肩负更加艰巨的使命担当。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理所当然地成为年度基础教育“一号工程”。“双减”不啻为深化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行动宣言,也无以替代地成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历经20年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之后,课程教学改革又一次开启了激动人心的再出发。而这一次再出发承载的核心关切与追求的实践效应是:通过守正创新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改革,充分释放并发挥课程教学作为育人核心载体的强大功能,努力让学生享有高品质的学习生活。

    2021年,这些政策值得关注

    2021年1月

    教育部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和《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2021年3月

    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实施、评价结果运用、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明确了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2021年4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让作业回归到学校育人环节中来。

    2021年6月

    教育部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组织保障、督导评价、工作要求等5个方面作出部署。

    2021年7月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育部等19个部门建立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重点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历史地位5个方面对进课程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体系化凝练,分学段、学科专业提出了融入要求,明确了组织落实的指导性、操作性意见。

    2021年8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2021年9月

    1.教育部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印发《第40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

    2.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是首次就“党的领导”相关内容一体化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作出的整体设计。

    2021年11月

    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2021年,我们站在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制高点

    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

    追溯过往20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不容置疑,成就蔚为壮观。但如果聚焦其中的问题,则颇具意味深长的警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这一深刻论断表达了总书记对教育的核心关切,也足以引发我们追问:素质教育提出20多年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许多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方面的问题不容乐观。如果学生的学习沦落到只为赚得分数而拼搏,只为提高成绩而加码,只为考试升学而竞争,那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人生的价值在哪里?生活的质量在哪里?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又何以实现?

    令人振奋的是,“双减”对这种追问做出了“硬核”表达。作为本年度最重磅、最震撼的改革主题,“双减”直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击学生“太苦太累”这一突出问题,直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育人目标。“双减”文件的出台,引发一波波发人深省的强劲追问:为什么办教育?究竟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双减”文件的贯彻落实,也发出一连串耐人寻味的坚定号召:要让人民因教育而享受美好生活,要让教育有效培育一代代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实上,“双减”也正是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与核心关切,彰显了遵循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精神的坚定立场和行动自觉。

    “双减”让我们坚定地走上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制高点——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决议》里特别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以《决议》精神审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毫无疑问,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应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我们确需深问:让学生过上“学习的好日子”究竟意味着什么?20年来,课程教学改革始终秉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但我们的课程教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彰显了这一理念呢?

    2021年,我们踏上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课程教学当以立德树人为魂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有一段重要的阐述:“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这不仅对我国教育整体性落实立德树人提出了新的实践方向,也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思想原则:课程教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立德树人,必须全面深入地落实立德树人,凡是没有遵循立德树人的实践做法必须扭转。

    课程教材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课程教材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环节,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教材必须集中体现党的领导、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立德树人的课程教材必须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之钙”。教育部、国家教材委员会2021年先后发布文件,鲜明主张:必须要让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课程教材(以下简称“四进”)。

    革命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的政治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毋庸赘言,“四进”正是旨在通过深化课程教材建设,提升课程教材对学生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立德树人功能,从而为学生健康成长丰盈“精神之钙”,确保万千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双减”同样旗帜鲜明。“双减”的指导思想是落实立德树人;全方位、深层次完善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是“双减”的宗旨追求。这足以说明,归根到底,“双减”正是彰显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立德树人深刻阐述的坚定立场和实践自觉。

    2021年,我们找到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落脚点

    构建高质量课程育人体系

    诚如“双减”文件所要求的,学校落实“双减”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后作业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余活动这三个方面构成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一个整体链条。其中,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脉,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业是课堂教学自然和必然的派生,是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巩固和发展教学目标的必要过程,是教师监控与评估教学成效的科学手段,是通过反馈学生的共性经验与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切实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业是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环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指标。课余活动特指学校完成国家规定课程任务之余,为学生开设的校本化、选择性课程,其中也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再强化和对课后作业的再指导。在“双减”文件的要求下,课余活动作为课后服务主体内容,不仅担当着替代以往学生到校外培训的功能,而且肩负着让学生真正享受校园美好生活的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说,课余活动也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