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基础教育十大热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刻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落地,“五项管理”作为“双减”的具体抓手取得阶段性成效,“公参民”学校迎来全面整顿,化解县中发展困境的“县中提升计划”实施,一系列基础教育的重磅政策相继出台。校长周刊特别对2021年基础教育发生的大事进行盘点(以发生的时间为序),并邀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国家督学、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进行深度分析和点评。
1、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
汪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须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育人质量。“十四五”时期,基础教育要着力在“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上下功夫,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着力在“知行合一、实践育人”上下功夫,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更要重视学生的体力与智力发展,着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着力在“多方配合、协同育人”上下功夫,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褚宏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国家层面高质量发展大政方针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教育体系是不是高质量,教育不能自说自话,主要是看教育体系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贡献,或者说对于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贡献,由于教育为国家发展、为国家现代化作贡献要通过培养人来完成,因此,衡量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标准就是看这个体系所培养的人的质量,是看这个体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重点是看对于21世纪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
2、《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印发
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指南》阐明了评什么、怎么评、谁来评等三个关键问题,明确了扭转不科学评价导向、推进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具体行动路径。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确定监测学科领域包括德育等9个,新增了劳动、心理健康、英语,体现了“五育并举”。
褚宏启:《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两个重要文件的具体体现,是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指南》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要求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政绩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包括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构成完整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整体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汪明: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的发布,旨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评价改革,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评价倾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三个层面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内在统一,将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
2021年1—4月,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作出部署。“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是解决广大家长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的有力举措。
褚宏启:加强“五项管理”,是全面呵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具体而有力的举措。中小学生负担重、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体质状况堪忧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只是抽象地要求减负往往效果不佳,必须落实落细落小,具有可操作性,“五项管理”就属于此类举措。“五项管理”相互关联,比如作业多了,睡眠就少了,体质随之就差了,因此需要整体治理。“五项管理”背后的关键词是时间,要把学生从过量作业、沉迷手机、不良读物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时间用于睡眠、锻炼,用于“五育并举”、核心素养培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汪明:“五项管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确保“双减”落地见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据调查,经过一年的努力,90%以上中小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98.7%的学校建立了学生睡眠状况监测制度,99.8%的学校严格执行了学生手机管理规定,99.63%的学校按照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了清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上升至33%,“五项管理”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为今后持续深入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4、中小学开展“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祝他们和全国小朋友们节日快乐。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育部部署中小学“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了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汪明:2021年4月,教育部在中小学部署开展了“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类型多样的优质视听学习资源,并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开通党史学习专栏。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注重把红色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增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坚定了中小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褚宏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开展中小学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让广大中小学师生通过百年党史深刻认识执政党的初心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并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强化学史力行,把人民至上、民族复兴作为教育的指导原则,把服务人民、振兴中华内化为师生的理想信念。在教育领域内部,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是“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出重要贡献。
5、“双减”政策出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经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截至2021年12月,19个部门组成“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已出台20余个配套文件,基本建立起“1+N”政策制度体系,校外学科类培训大幅压减,校内服务有效提升,课后服务全面铺开,家长接送之“难”、学生看护之“忧”得到有效解决。
汪明:“双减”事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双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初步实现校内减负增效。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二是初步实现校外培训规范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违规培训受到严肃查处,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褚宏启:“双减”政策以雷霆万钧之力,给基础教育带来强烈震荡,教育生态发生剧烈变化。减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推进“双减”,必须坚持目标导向,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否则“双减”就是盲目的,甚至越减问题越多,陷入误区与泥潭。“双减”政策的逻辑起点绝不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而是国家发展与人的发展,是国家的长远利益与根本利益,以及学生个体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只有深入推进“双减”,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机械作业、强化训练、题海战术、纸上功夫、“唯分数”、“唯升学”中解放出来,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6、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施行
2021年9月1日,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完善了民办教育相关制度,破解了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对于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2021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着力理顺“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建立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各安其位、相互促进的教育格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